近年來,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各大品牌紛紛拿出看家本領,爭奪消費者的青睞。最新數據顯示,華為有望重現2020年時的輝煌,再次超越蘋果,成為中國市場的領頭羊。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的報告,2024年第四季度,蘋果iPhone在中國的出貨量遭遇了25%的下滑,而華為手機則實現了24%的增長。兩者之間的出貨量差距已經縮小至20萬臺,這一變化令人矚目。與此同時,小米、vivo、榮耀等品牌也保持著正增長的態勢,整個市場呈現出多元化的競爭格局。
對于蘋果而言,這一局面無疑構成了巨大的挑戰。以往,第四季度是蘋果的銷售旺季,但如今卻面臨著銷量持續下滑的風險。為了應對這一困境,蘋果在2024年多次啟動降價促銷策略,試圖穩住市場地位。然而,進入2025年后,降價策略似乎并未能完全扭轉頹勢。
元旦過后,蘋果罕見地對iPhone 16系列新機型進行了補貼優惠,官方網站更是推出了“叱咤福利”新年促銷活動,iPhone 16系列直降500元,其他硬件產品如AirPods、Mac、iPad等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優惠。隨著春節日益臨近,蘋果官方與電商平臺的優惠疊加,降價力度進一步加大。據天貓平臺公布的年貨節政策,iPhone 16全系列最高優惠達到1000元,到手價僅需4999元起。
然而,降價帶來的連鎖反應也迅速顯現。一方面,不少原本觀望的消費者紛紛出手,另一方面,市場價格出現震蕩,黃牛手中的囤貨價值暴跌。一位常年跟進新iPhone行情的黃牛表示,iPhone 16系列的溢價維持了不到三天,部分顏色和基礎機型甚至沒有溢價。由于銷量不佳,他不得不虧本甩賣,損失慘重。
同樣受到沖擊的還有蘋果授權經銷商。一位經銷商表示,去年虧損的單個月份增多,賣出蘋果一臺手機,毛利僅二三百元,疊加成本上升和銷量下滑等因素,生意愈發艱難。黃牛和經銷商賴以生存的利益鏈條出現危機,反映了蘋果在中國市場銷售逐年下滑的嚴峻現實。
與此同時,國產手機品牌則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Canalys數據顯示,2024年vivo反超蘋果,成為中國市場第一,市場份額達到17%。華為緊隨其后,市場份額為16%,出貨量同比增長37%。蘋果、OPPO和榮耀分列三到五名,市場份額均為15%。國產手機品牌憑借技術創新和精準的市場定位,成功沖擊高端市場,與蘋果形成了激烈的競爭態勢。
在這場競爭中,華為的表現尤為搶眼。2024年,華為全年出貨量達到4600萬臺,同比增長37%,成功實現對蘋果的超越。為了搶占市場,華為在12月底開啟了為期兩個月的促銷期,覆蓋更多機型和硬件產品,優惠力度空前。例如,高端旗艦手機Pura 70 Ultra 12GB+512GB版本原價9999元,優惠后售價僅為7999元。
面對國產手機品牌的崛起和蘋果的挑戰,蘋果也在尋求新的突破點。近年來,AI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智能手機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蘋果也開始加大對AI技術的投入和研發,試圖通過AI技術提升產品的競爭力。然而,相比國內智能手機廠商已經將AI作為賣點銷售,蘋果的動作似乎稍顯遲緩。
盡管如此,蘋果仍然在不斷探索AI技術的落地應用。據透露,蘋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將于2025年4月開始支持中文服務,并與多家中國大模型企業洽談AI方面的合作。然而,目前蘋果智能在中國市場尚未宣布具體的合作方,其未來發展仍充滿不確定性。
在這場智能手機市場的激烈競爭中,蘋果能否通過AI技術實現逆襲?國產手機品牌又能否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這些問題都將成為未來市場關注的焦點。然而,無論結果如何,這場競爭都將推動智能手機行業不斷向前發展,為消費者帶來更多更好的產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