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玲,一個來自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的彝族女孩,在遠離家鄉數千公里的上海求學五年后,終于在火把節期間回到了她魂牽夢繞的老家。當她推開家門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讓她感到既驚喜又親切——餐桌上擺滿了她從未想過會在家鄉出現的青蟹。
這些青蟹是阿吉么日歪,羅玲的母親,特意為了迎接女兒歸來而準備的。得知女兒即將回家的消息,阿吉么日歪提前一天通過多多買菜平臺下單,希望讓在外求學的女兒嘗嘗鮮。收到貨后,雖然對如何處理這些活蹦亂跳的螃蟹有些手足無措,但她還是決定簡單地清洗一番后上鍋蒸制。
羅玲離家求學期間,布拖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馬路拓寬并鋪上了柏油,家家戶戶蓋起了小樓,快遞服務也普及到了這里。火把節上,人們用網購的化妝品裝扮自己,分享著在多多買菜上拼單買到的新裙子和實惠美食。這一切都讓羅玲深切感受到了家鄉的快速發展。
自今年4月以來,拼多多通過“千億扶持”計劃,加大對西部偏遠地區、中東部山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區等地的縣域鄉村的資源傾斜力度。布拖縣作為受益者之一,在開通多多買菜后,自提點數量迅速增加至數百個。再加上拼多多主站鼓勵商家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商品供給,使得“普惠消費圈”的半徑不斷擴大,覆蓋了當地上千個家庭。
羅玲回憶起自己初到上海時的情景,那時她才第一次深刻感受到東西部的巨大差異。新同學們見多識廣,而自己卻對許多事物都感到新奇和陌生。然而,她并沒有因此氣餒,而是開始學習在一個更現代的環境中生活,逐漸找回了自信。
在這個過程中,羅玲學會了網購,并通過拼多多等平臺購買到了各種所需的商品。備考研究生時,她更是在拼多多上下單了20余次教材、習題等資料,節省了不少費用。如今,在布拖縣,拼多多已經成為了許多山民、農牧民的重要生活方式。
羅玲發現,縣城里開了幾家快遞驛站和多多買菜提貨點,人們來往取件的身影隨處可見。原來在菜市場里難得一見的海鮮,現在也能在燒烤店里見到。這一切的變化都讓羅玲感到欣喜和自豪。
羅玲與母親的關系一直非常緊密。雖然離家求學多年,但她遇到任何煩惱都會與母親分享。在羅玲眼里,母親聰明堅韌,是方圓幾公里內手藝最好的彝族服飾制作人。小時候家境貧寒,但母親堅持讓兩個孩子上學,并給予了羅玲無盡的支持和鼓勵。
如今,羅玲雖然想將母親接到身邊一起生活,但母親卻似乎不愿離開布拖。于是,羅玲決定利用多多買菜等平臺,經常購買一些肉蛋奶等營養品寄給母親,以盡自己的孝心。
近年來,拼多多圍繞高質量發展戰略,不斷提升平臺能力,通過各項計劃和政策推進高質量供給的普惠化。這使得城鄉消費者能夠共享發展紅利,也讓像羅玲這樣的年輕人看到了家鄉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