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節期間,兩部備受矚目的作品成為了公眾熱議的焦點:一部是國產動畫電影《哪吒2》,另一項則是AI領域的新興勢力DeepSeek。
盡管這兩者在表面上看起來毫無關聯,一個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另一個則是AI技術的后起之秀,但它們卻在這個春節意外地產生了共鳴。不少觀眾在電影院觀看《哪吒2》時,看到影片中十二金仙對龍族的爭議、捕妖隊的無辜抓捕以及龍族的反擊,不禁感慨:藝術源于生活,而現實往往更加殘酷且毫無道理,這種情感與DeepSeek所面對的外部環境不謀而合。
DeepSeek,這家AI領域的初創公司,近期因其獨特的技術路徑和創新精神而備受矚目。在AI行業普遍沉迷于算力軍備競賽的背景下,DeepSeek選擇了一條不同尋常的道路:優化算法結構,針對技術瓶頸實施“靶向治療”。通過MLA(多頭潛在注意力機制)、MoE(混合專家模型)以及多令牌預測(MPT)等創新技術,DeepSeek成功降低了長文本推理成本,解決了路由崩潰難題,并顯著提升了推理速度。
這些創新不僅使得DeepSeek能夠以較小的算力成本實現高效的AI模型訓練,也為其在AI領域樹立了獨特的地位。據DeepSeek公布的數據顯示,其AI大模型DeepSeek-R1在數學、代碼、自然語言推理等任務上的性能可與OpenAI的GPT-4相媲美,而訓練成本卻僅為GPT-4的極小一部分。
DeepSeek并沒有選擇追求“通用智能”的道路,而是從垂直場景切入,先在數學、代碼等領域實現優異表現,再逐步分階段完善其他領域的能力。這種策略不僅使DeepSeek能夠快速成長和建立差異化優勢,也為其在AI領域開辟了新的發展方向。
然而,DeepSeek的崛起并非一帆風順。近期,該公司遭受了來自多方面的質疑和攻擊。部分西方國家和組織開始“重點關注”DeepSeek,甚至發起國家安全調查。在國內輿論場,也有一些所謂的“極客”開始對DeepSeek的技術細節發起攻擊,聲稱其涉嫌“抄襲”或“技術不透明”。
更為嚴重的是,DeepSeek的服務器集群在春節期間遭受了大規模DDos惡意攻擊,攻擊總量相當于整個歐洲三天的網絡流量總和。為了保護DeepSeek,多家中國互聯網企業紛紛加入保衛戰,貢獻自己的力量。經過83個小時的鏖戰,成功將攻擊流量壓制到極低水平,捍衛住了DeepSeek和中國AI產業的尊嚴。
盡管DeepSeek在模型本身和創新路徑上取得了顯著成績,但遠未達到超越行業巨頭的地步。然而,其出現卻引發了全球范圍內的廣泛關注和討論,甚至遭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圍剿。這種氛圍中,誰在心虛、誰在帶節奏、誰想要霸權永固,其實不言而喻。
DeepSeek就像初露鋒芒的哪吒,正試圖以技術突破打破封鎖,用開源生態重構AI行業的規則。盡管未來充滿未知和挑戰,但DeepSeek的出現無疑為AI領域帶來了新的活力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