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春節黃金周期間,兩大不同領域的明星產品——DeepSeek大模型與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焦點。它們雖分屬科技與影視,卻共同展示了挑戰行業常規、堅持難而正確之道的成功范例。
DeepSeek,一個新興的AI應用,以其驚人的增長速度震撼了業界。據AI產品榜數據顯示,自上線以來僅20天,其日活躍用戶數便突破了2000萬大關,一舉成為全球范圍內增速最快的AI應用。相比之下,此前備受矚目的字節豆包與Kimi,盡管月活躍用戶數分別達到6000萬與2000萬,但在日活增速上仍顯遜色。
值得注意的是,豆包與Kimi的快速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量的廣告投放與買量策略。這一做法在業界并不罕見,被視為快速擴大用戶規模的有效途徑。然而,DeepSeek卻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它摒棄了傳統的燒錢投流模式,轉而專注于打磨產品本身,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實現了用戶量的自然增長。
據移動營銷平臺AppGrowing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某一時間點,包括Kimi、豆包在內的國內十款AI原生應用,合計投放金額高達15億元。這一數字從側面反映了業界對于買量策略的依賴程度。然而,DeepSeek卻用實際行動證明,回歸產品本質,做出最好用的AI,才是最有效的市場推廣方式。
在技術研發方面,DeepSeek同樣打破了常規。它沒有盲目跟風狂堆算力的做法,而是探索了共享專家機制、低精度訓練等一系列工程創新。這些創新不僅降低了算力成本,還提高了模型的性能。DeepSeek還繞過了CUDA軟件生態,直接使用更底層的硬件指令進行編程,這一舉動甚至對英偉達等芯片巨頭產生了不小的沖擊。
在團隊建設方面,DeepSeek同樣摒棄了空降業內大佬的做法,而是選擇以應屆生為主的研發團隊。這一決策體現了其對人才標準的獨特理解:能力重于履歷。
與此同時,在電影領域,《哪吒之魔童鬧海》也以其非凡的表現吸引了無數目光。這部動畫電影在上映短短7天內,總票房便突破了50億元大關,迅速攀升至中國影史票房榜前列。其續集更是通過視覺效果與思想深度的雙重升級,將觀眾滿意度推向了新的高度。
在國產動漫普遍被吐槽畫面粗糙、情節拖沓的背景下,《哪吒》團隊卻選擇了一條精品化的道路。他們拒絕快餐式創作,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打磨劇本與特效。這種對品質的極致追求不僅贏得了觀眾的認可,也為國產動漫樹立了新的標桿。
DeepSeek與《哪吒》的成功案例共同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背景下,只有深耕核心價值、構建系統性優勢的“難事”才能形成不可替代性。它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優秀終將被看見,也將得到應有的回報。更重要的是,這兩個團隊都懷揣著推動行業發展、讓用戶受益的初心,這種信念正是他們不斷前行的根本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