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對沖基金經理邁克爾·巴里,因其在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前的精準預測而聲名鵲起,其事跡后被搬上大銀幕,成為電影《大空頭》的原型人物。近期,這位華爾街傳奇人物的投資策略再次引起市場關注,特別是在對待中概股的態度上,他展現出了戲劇性的轉變。
自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巴里便對中國資產展現出濃厚興趣,尤其是對阿里巴巴、京東等科技巨頭的投資。至去年年底,這些中概股在其投資組合中的占比已超半數,彰顯了他對中國市場的看好。
然而,進入今年一季度,面對海外市場的不確定性,巴里采取了更為謹慎的策略,幾乎清空了其投資組合,僅保留了少量雅詩蘭黛的多頭倉位。同時,他還對中概股采取了看空操作,買入了阿里巴巴、拼多多、京東、百度等公司的看跌期權,這一舉動在當時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但僅僅數月之后,巴里的投資策略再次發生逆轉。根據Scion資產管理公司最新披露的二季度持倉報告,巴里不僅賣出了之前持有的中概股看跌期權,還積極買入了阿里巴巴和京東的看漲期權。這一“空翻多”的操作,無疑是對中概股未來走勢的一次大膽押注。
事實上,巴里的這一轉變并非孤立事件。近期,多家外資巨頭紛紛表達了對中國資產的看好。高盛在最新的研報中指出,中國正重新吸引國際投資者的目光,投資者對中國股票市場的興趣已升至近年高點。惠理集團的投資組合總監盛今也表示,中國資產在現代工業體系、研發投入以及科技核心領域的投入等方面,具備顯著的競爭優勢,這些優勢正吸引越來越多的國際資本關注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和基本面。
巴里的投資策略轉變,以及外資巨頭對中國資產的看好,無疑為中國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中國市場的穩定性和增長潛力,正成為越來越多投資者的共識。
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變化,投資者的策略也在靈活調整。邁克爾·巴里的這一轉變,或許只是眾多投資者在中國市場尋找新機遇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