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界的風云變幻中,阿里巴巴與蘋果的聯手成為近期備受矚目的焦點。這一合作傳聞在2月11日深夜迅速傳播,特別是當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現身阿里杭州園區,考察包括夸克在內的AI to C業務時,更增添了這則消息的可信度。
回顧過去一年,自從蘋果CEO庫克中國行后,關于Apple Intelligence項目將花落誰家的猜測便不絕于耳。在數據隱私與本地化需求的雙重考量下,能夠提供完整AI+云服務的廠商屈指可數,阿里巴巴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盡管合作尚未完全塵埃落定,但市場對此已反應強烈,阿里巴巴的股價在近兩日內大幅波動。此次聯手被視作兩個“失意者”的攜手——蘋果在全球硬件創新領域的領先地位不再,去年第四季度在華出貨量大幅下滑25%;而阿里巴巴則面臨電商市場份額被蠶食,AI轉型在公眾層面尚未形成顯著影響力。
若合作成真,對于阿里巴巴而言,將標志著其“用戶為先,AI驅動”的戰略轉型取得了實質性成果。這不僅是一次業務上的突破,更是對其技術實力和市場地位的一次重要肯定。
在蘋果篩選中國AI合作伙伴的過程中,雖然傳聞不斷,但實質性進展緩慢。騰訊在AI方面的進展相對緩慢,而百度則因技術和隱私問題與蘋果存在分歧。此時,阿里巴巴似乎成為了蘋果的唯一選擇,直到DeepSeek的崛起打破了這一局面。
然而,DeepSeek雖然備受矚目,但其模型能力、自服務能力和合規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相比之下,阿里巴巴在模型能力、大客戶服務能力和處理高并發場景的能力上更具優勢。特別是阿里巴巴在近年來多次為大型活動提供技術支持,展現了其強大的技術實力和服務能力。
回顧阿里巴巴對AI戰略布局的轉變,其與蘋果的合作似乎早有預兆。今年初,阿里云成功入選AI服務器芯片互連組織UALink聯盟的董事會名單,與早已成為董事的蘋果形成了生態協同。阿里巴巴內部也對AI to C業務進行了重新梳理和加速發展。
然而,這次合作也引發了一些新的思考。阿里巴巴的AI產品,如通義應用和夸克,是否會選擇通過大規模投放廣告來迅速擴大用戶基礎?在阿里巴巴“各自為戰”的組織架構中,不同應用之間的資源傾斜和競爭將如何展開?同時,阿里巴巴的開發者社區魔搭是否會成為大模型時代的下一個應用廣場,也值得關注。
此次合作不僅影響阿里巴巴和蘋果,還將對整個市場產生深遠影響。首先,阿里巴巴將蘋果這個大客戶攬入懷中,無疑是大模型商業化的標志性事件,或將引發新一輪的增長路徑爭議。其次,智能手機廠商也面臨“選邊站”的抉擇。在蘋果聯手阿里巴巴后,國產智能手機廠商在端側AI能力上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馬云現身阿里西溪園區的舉動,或許正是為了推動這一戰略轉型的深入發展。他的出現不僅為合作增添了可信度,更向外界傳遞了阿里巴巴對AI業務的堅定信心和決心。未來,阿里巴巴能否在AI領域取得更多突破,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