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業圈內傳來一則重磅消息,阿里巴巴集團與蘋果公司宣布將攜手合作,共同為中國iPhone用戶開發先進的AI功能。這一合作不僅標志著兩大科技巨頭的強強聯合,也預示著AI技術將在智能手機領域迎來新的突破。
據悉,此次合作對阿里巴巴而言,意味著能夠將其技術觸角延伸至數億臺智能終端,無疑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而對于蘋果來說,選擇中途更換合作方,則透露出其在全球AI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尋求新突破點的迫切心情。
近年來,蘋果在大中華區的市場表現略顯疲態。盡管2024年仍為蘋果貢獻了185億美元的營收,但占比已下滑至14.89%,創下近四年新低。面對國產手機品牌在AI功能上的快速迭代,蘋果顯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實質上已演變為AI技術的較量。蘋果在iPhone 16系列發布會上,大篇幅介紹了AI功能的應用前景,然而這些創新功能在國內卻遲遲未能上線。相比之下,國內手機廠商已紛紛將AI功能融入產品之中,給蘋果帶來了不小的市場沖擊。
在此背景下,DeepSeek大模型的橫空出世,無疑為國產手機廠商再添一把利器。這款在數學、代碼、自然語言推理等任務上表現出色的大模型,不僅性能比肩國際巨頭的產品,而且訓練成本大幅降低,迅速成為AI圈內的熱門話題。
隨著DeepSeek進入產業融合階段,華為、榮耀、OPPO等知名手機品牌紛紛宣布接入。這意味著,在蘋果手機大模型應用尚未落地之際,國內手機廠商已率先實現了與頂尖AI技術的融合,從而在用戶體驗上拉開了與蘋果的差距。
IDC分析指出,AI手機有望引發新一輪的“換機潮”,未來三年內AI手機出貨量占比將超過一半。面對這一趨勢,蘋果自然心急如焚。去年底,有消息稱百度將成為蘋果AI中國合作伙伴,但雙方合作始終未能進一步推進。蘋果因此開始考慮其他選項,并最終選擇了阿里巴巴的Qwen模型。
盡管阿里巴巴的Qwen模型在知名度上不及DeepSeek,但其綜合性能表現不俗,成為蘋果在當前形勢下的最優選擇。然而,從合作到部署,雙方的開發過程仍將面臨諸多挑戰。
蘋果一直以來采取的后發策略,在市場得到充分印證后再憑借系統優勢、品控能力奪回市場。然而,在AI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這種策略已逐漸顯露出其局限性。蘋果在AI大模型上的缺席,相當于將主動權拱手相讓給競爭對手。
回顧蘋果近年來的發展,從2015年開始,其在大中華區的收入就呈現出下滑趨勢。盡管2020年因華為遭遇危機而短暫回暖,但長期來看,蘋果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仍不容樂觀。
更令蘋果擔憂的是,其與中國市場的關系正在逐漸疏遠。近年來,蘋果不斷調整供應鏈布局,將產能轉移至印度等新興國家。這一舉措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單一市場的依賴,但也削弱了其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
隨著國產手機廠商在AI技術上的不斷突破和市場份額的持續增長,蘋果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蘋果能否憑借與阿里巴巴的合作重振旗鼓,尚需時間給出答案。
蘋果在創新方面的乏力也值得警惕。從取消造車計劃到快充技術滯后,再到折疊屏手機的缺席,蘋果在多個領域都未能跟上行業的步伐。在AI時代,這種創新乏力的狀況若不能得到改變,蘋果恐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市場考驗。
盡管蘋果仍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和極高的品牌忠誠度,但在AI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這些優勢已不足以支撐其長期領先。蘋果需要盡快調整策略,加大在AI技術上的投入和創新力度,以應對來自國內外競爭對手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