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DeepSeek如同一顆平地驚雷,在人工智能領域掀起軒然大波,并迅速成為資本市場的焦點。這一技術不僅在研發上取得了顯著突破,還在多個行業中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吸引了眾多云廠商、車企和手機企業的關注,紛紛宣布將接入DeepSeek。
為了深入探討DeepSeek所帶來的影響,南方都市報“上崗了!AI”課題組邀請了硅基智能創始人兼CEO司馬華鵬、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周城雄以及閃極科技CTO潘欣,共同參加了線上沙龍。三位嘉賓圍繞DeepSeek的沖擊波、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的彎道超車機會、行業影響以及職業新機遇與挑戰等話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司馬華鵬表示,DeepSeek的火爆預示著開源的勝利。他指出,從OpenAI推出ChatGPT以來,各大公司都在追趕,而DeepSeek的火爆則是開源社區共同努力的結果,體現了新的組織形態的勝利。同時,他還提到DeepSeek-V3的訓練成本僅為GPT-4的1/20,這一成本效應將極大地推動大模型的落地。
潘欣則從推理角度入手,認為DeepSeek-R1是GPT-4后首個專攻模型推理階段的標桿型開源模型。他提到,GPT-4推出后,業界的關注點逐漸從預訓練轉向推理階段,但一直沒有標桿型開源模型出現。而DeepSeek則在這一領域取得了顯著突破,其效果已達到GPT-4的水平。
周城雄則強調,DeepSeek是算法和算力的一次關鍵突破。他指出,計算能力是科技水平的重要標志,DeepSeek的出現意味著人類在信息處理能力上邁出了重要一步。同時,他還提到DeepSeek的成本效應具有商業優勢,將促進大規模商業化時代的到來。
在談到DeepSeek的成本效應時,司馬華鵬表示,企業做大模型落地時一定會考量模型的投入產出比。此前,很多大模型應用都出現了算力投入大、產出低于投入的情況。而DeepSeek則讓行業成本下降了80%-90%,這是一次里程碑事件。同時,他還提到DeepSeek加速了行業的開源,為創業公司提供了更多機會。
潘欣則認為,DeepSeek的應用改進將帶來應用側的爆發。他指出,當單次推理的token成本降到一定閾值時,很多應用就可以被解鎖,如社交類應用、長時間開啟的應用等。這將進一步促進AI應用市場的爆發,并增加對全球算力的總體需求。
在討論DeepSeek對行業的影響時,嘉賓們普遍認為,以知識傳遞為核心的行業如醫療、教育、金融、咨詢等將受到很大沖擊。同時,開發AI的程序員也可能成為最先被取代的職業。然而,新的工作機會也將出現,如服務業的需求可能會增加。
最后,嘉賓們還談到了中國人工智能行業是否迎來了彎道超車美國的機會。潘欣認為,目前中國在硅谷大創新基礎上做了小創新,但還沒有走到前面去試錯和付出更大的算力成本。因此,要說這是彎道超車的重要節點還為時尚早。周城雄也表示,人類社會知識在不斷迭代,計算能力也在不斷進步,一次進步并不能保證一直處于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