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概股市場經歷了一輪顯著的反彈,市場情緒異常高漲,眾多投資者開始重新審視并呼吁重估中國資產的價值。
此次反彈背后,有幾個關鍵因素被廣泛提及。首先,DeepSeek的大熱促使全球資本重新聚焦中國優質企業,這些企業的資產溢價能力因此得到了顯著提升。其次,港股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低迷后,估值已進入歷史低位。據統計,2025年1月恒生指數的平均市盈率僅為13倍,相比之下,標普500的平均市盈率高達28倍。資本逐利的天性使其自然流向估值更低的港股市場。
盡管這些觀點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同,并成為春節期間熱議的話題,但港股未來的上漲動力仍然引發了不少討論。一些分析人士指出,港股的定價核心在于離岸人民幣匯率。歷史上,港股的牛市往往伴隨著匯率的升值,因此匯率被視為港股長期上漲的必要條件。
然而,當前全球經濟環境為離岸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帶來了不確定性。特別是特朗普上臺后的一系列政策舉措,增加了美國未來通脹的不確定性,這對離岸人民幣匯率的穩步回升構成了挑戰。分析人士認為,未來一個月內,匯率將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中國經濟的潛力將是對沖美聯儲壓力、保障港股持續上漲的關鍵因素。
離岸人民幣匯率與港股之間的互動關系在近期得到了進一步驗證。從過去一年的數據來看,離岸人民幣匯率與恒生指數的走勢在大多數情況下呈反向變化,且匯率的變動往往領先于恒生指數1-2周。例如,2024年9月末,中國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政策,離岸人民幣匯率隨即大漲,并在國慶節前達到高峰。然而,當匯率失去持續改善的動力后,恒生指數也未能再創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DeepSeek近期成為了資本市場的熱門話題,但打響港股反彈第一槍的并非大模型,而是中國人民銀行的政策調整。2025年1月9日,央行發布公告,計劃通過香港金融管理局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招標發行中央銀行票據,發行量高達600億元。這一舉措收緊了離岸人民幣流動性,釋放了穩定匯率的信號,并迅速被市場捕捉。隨后,離岸人民幣觸底反彈,恒生指數也隨之回升。
盡管DeepSeek的發布在輿論場上引發了廣泛關注,但在春節期間,港股和匯率市場的表現相對平淡。直到春節后,港股才開啟了“快牛模式”,特別是在2月5日之后,大量資金通過港股通南下,為港股提供了新的上漲動力。然而,令人困惑的是,盡管離岸人民幣在2月5日后結束了升值趨勢,港股卻仍在小幅貶值中繼續上揚。
分析人士認為,這并沒有打破離岸人民幣匯率與港股之間的互動關系,而是說明了其他因素開始發揮作用。一方面,DeepSeek的成功使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態度變得積極,資金通過港股通涌入市場,對離岸人民幣匯率的影響有限。另一方面,盡管外資唱多聲音高昂,但在絕對值上對港股的貢獻并不大,港股上漲的主力以內資為主。
從歷史經驗來看,港股的牛市往往伴隨著離岸人民幣的快速升值。這是全球資本用資金投票的結果,當缺失這一效應時,僅靠“內循環”資金很難支撐港股的持續上漲。然而,當前中美兩國的息差成為觀察人民幣匯率的重要窗口指標。盡管美聯儲在2024年9月后連續降息,但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不降反升,這與市場預期存在矛盾。
這一矛盾主要與美國財政部的一系列操作有關。在加息周期內,為了平抑長期國債利率的快速上行和控制負債的長期成本,美國財政部減少了長期國債的供應,并大幅增加了短期國庫券的發行。在降息開啟后,如果前期增發的大量短期國庫券被轉換為中長期息票債券,那么供給壓力可能會大幅抬高10年期美債收益率。受此影響,美債收益率仍將處于高位,中美息差短期內也很難彌合。
特朗普二度入主白宮后的一系列政策舉措也可能對美國通脹產生影響。在“關稅+減稅”的政策下,美國價格中樞可能會抬升,通脹壓力可能重新加大。這可能導致美聯儲重新開始將控制價格視為工作重心,并延遲降息日程。這些因素都可能對離岸人民幣的升值路徑產生負面影響,干擾港股的復蘇進程。
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中概股和港股市場可能會呈現出震蕩上行的態勢。盡管春節前后的牛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DeepSeek成功等因素的推動,但市場的長期表現仍將回歸到基本面主導的周期中。匯率、財報、利率差等金融指標將重新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目前,受多種因素影響,離岸人民幣匯率已重新升值至一定水平,港股也繼續保持了增長態勢。未來一個月內,隨著中國政策的密集出臺,匯率將變得更加敏感。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和政策變化,以做出理性的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