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商業銀行逐步實施多元化平臺經營戰略,數字生活服務平臺正成為金融服務領域的新焦點。易觀千帆的最新研究顯示,這些平臺以信用卡服務為起點,正朝著平臺化、智能化和深度交互的方向發展,旨在建立與用戶的全面、深入和個性化連接。通過對2024年銀行數字生活服務平臺的全面分析,我們發現了一些關鍵趨勢和亮點。
首先,銀行數字生活服務行業的活躍用戶規模已達到約1.2億,同比增長1.43%,盡管增速有所放緩,但競爭依然激烈。月活躍用戶超過1000萬的平臺,被認為具有較高的“彎道超車”潛力。這一趨勢表明,銀行正通過金融服務深化、場景生態擴展和精細化運營等手段,努力提升用戶活躍度和價值轉化。
其次,銀行數字生活服務平臺展現出明顯的晨間效應,且平臺定位差異逐漸轉化為場景布局的差異化。在AI大模型和沉浸式交互技術的賦能下,這些平臺正朝著精細化、個性化經營邁進。例如,工銀e生活、掌上生活和陽光惠生活等平臺,通過大卡片設計、智能推送和個性化運營策略,顯著提升了用戶體驗和活躍度。
具體來看,掌上生活在活躍用戶規模上領先,是唯一超過4000萬體量的平臺。而工銀e生活則以30.93%的同比增幅位居榜首,這得益于其常態化的營銷活動和功能服務的不斷升級。陽光惠生活則通過打造“約惠”品牌效應和會員體系,實現了6.70%的月活同比增長。
在用戶行為方面,銀行數字生活服務平臺呈現出明顯的分時特征。上午是用戶活躍的關鍵時段,而夜晚則因城市夜生活需求而保持一定的用戶活躍度。不同平臺在場景偏好上也存在差異,如工銀e生活注重旅游和健康場景,而買單吧和浦大喜奔則更側重于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和本地生活。
在版本迭代和運營方面,銀行數字生活服務平臺保持著穩健的更新節奏,并通過四大特征和三大路徑不斷提升綜合化服務能力。這些特征包括推動數字普惠服務、打造智能至簡產品、提升專屬化運營能力和構建AI驅動的交互體驗。三大路徑則分別是數據驅動的經營、差異化經營和創新迭代的經營。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變銀行數字生活服務平臺的運營模式。通過構建智能運營模式,平臺能夠提升活動的智能化、個性化程度和匹配精準性。工銀e生活7.0版本就通過千人千面的首頁運營和智能推送策略,為用戶提供了更加個性化的體驗。
展望未來,隨著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應用的不斷發展,銀行數字生活服務平臺將在智能交互和智能運營方面取得更多突破。平臺將提供更加多樣化的智能交互方式,并通過精細化客群分層經營和個性化運營策略,進一步提升用戶價值和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