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I眼鏡概念在股市上掀起了一股熱潮。特別是在今日早盤,多家與AI眼鏡相關的上市公司股價大幅上漲,吸引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其中,博士眼鏡、慈文傳媒、水晶光電、杰美特、星星科技等公司紛紛漲停,展現出市場對AI眼鏡概念的強烈追捧。紫建電子、格林精密等公司的股價也漲幅超過10%,進一步彰顯了AI眼鏡領域的投資潛力。
值得注意的是,慈文傳媒已經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停。據了解,該公司通過其全資子公司間接參股了杭州靈伴科技(Rokid),從而涉足AI眼鏡領域。Rokid是一家專注于AR技術研發的公司,旗下擁有多款消費級AR產品,如Rokid Max、Rokid AR Studio等。
近期,Rokid還提供了一個AI眼鏡的使用案例。在杭州市余杭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Rokid的創始人兼CEO祝銘明佩戴著自家的Rokid Glasses完成了演講。他利用眼鏡的提詞功能,輕松應對了演講過程,展現了AI眼鏡在實際應用中的便捷性。
據悉,Rokid Glasses將于今年第二季度正式發售。這款眼鏡基于衍射光波導成像技術,佩戴者可以在透明鏡片上看到虛擬界面。通過麥克風收集提問并傳輸給AI大模型,鏡片上即可呈現相關內容,為用戶帶來前所未有的智能體驗。
隨著市場對AI眼鏡概念的逐步驗證,該領域有望加速進入規模化商用階段。近日,中國信通院泰爾終端實驗室聯合S–Dream Lab發布了RayBan-meta Wayfarer智能眼鏡的測試報告。該報告從基本配置、音頻、圖像、防抖、交互、續航、安全隱私等七個方面對眼鏡進行了全面測試,為AI眼鏡行業提供了可參考的評價指標。
在續航方面,報告顯示RayBan-meta Wayfarer智能眼鏡的使用時長相對較短,受限于產品體積和電池容量。但在鏡腿發熱方面,表現尚可接受。報告還指出,該眼鏡的語音助手在喚醒延遲方面表現優秀,但響應延遲因網絡原因略高。多數用戶對按鍵和觸控功能的便捷性和用戶體驗表示滿意,但在靈敏度方面仍有改進空間。
業界普遍認為,2025年有望成為AI眼鏡的起量元年。近期以來,多家企業紛紛發布或計劃發布AI眼鏡產品。中國移動表示計劃于2025年全年推出十余款AI眼鏡產品,中國電信研發的AI眼鏡產品也有望于今年上半年面市。小米AI眼鏡也計劃提前發布,與小米15 Ultra同臺亮相。
據相關數據顯示,從2025年開始,AI眼鏡將在傳統眼鏡銷量保持穩定增長的大背景下快速滲透市場。預計到2035年,AI眼鏡的銷量有望達到14億副。同時,IDC的數據也預計全球AI眼鏡在2030年的滲透率將達到20%。這些預測數據進一步證明了AI眼鏡市場的巨大潛力。
隨著AI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領域的拓展,AI眼鏡作為新興的智能設備,正逐漸受到市場的關注和認可。未來,隨著更多企業的加入和技術的不斷創新,AI眼鏡有望實現更廣泛的應用和更大的市場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