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近期推出的iPhone 16e,被寄予厚望成為拉動中國市場銷量的新動力。這款手機不僅搭載了蘋果最新的AI功能,還采取了降價策略,意圖通過“AI+性價比”的組合拳吸引消費者。
iPhone 16e作為iPhone 16系列的新成員,其定價策略顯得尤為激進。國行版128GB、256GB和512GB版本分別定價為4499元、5499元和7499元,疊加500元的國補政策后,最低入手價僅需3999元,這一價格區間直接對標了蘋果的iPhone SE系列。
然而,歷史數據并不支持“低價即熱銷”的樂觀預期。蘋果此前推出的iPhone SE系列,盡管價格親民,但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始終不盡如人意。無論是2020年的第二代iPhone SE,還是2022年的第三代iPhone SE,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占比都遠低于日本和北美市場。
降價策略似乎也未能在短期內提振蘋果在中國區的業績。自去年5月起,蘋果對iPhone 15系列和iPhone 16系列相繼進行了降價銷售,優惠幅度巨大,但即便如此,蘋果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仍在2024年第四季度下降了25%,且自2023年第四季度開始,蘋果在大中國區的收入已連續五個季度同比下滑。
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蘋果將希望寄托在了iPhone 16e的AI功能上。這款手機在硬件配置、軟件體驗以及AI應用上均有顯著提升,特別是搭載了與iPhone 16同款的A18仿生芯片,并支持Apple Intelligence。這被視為蘋果迄今為止最便宜的AI手機,旨在通過普惠AI吸引更多消費者。
然而,AI功能在中國市場的落地情況并不明朗。盡管蘋果已經宣布將在今年4月的版本更新中推出包含簡體中文在內的多個語種AI,但中國消費者對于AI功能的接受程度和付費意愿仍有待觀察。國產手機品牌在AI領域的布局也日益完善,華為、小米、vivo、OPPO等廠商已經接入了各自云端或端側的AI大模型,覆蓋了多個應用場景。
蘋果AI功能的兩大優勢——跨應用協作和接入ChatGPT,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國產手機品牌的挑戰。OPPO和小米等設備已經實現了與蘋果設備之間的文件互傳和跨屏協同服務,打破了蘋果生態的壁壘。同時,隨著國內大部分手機廠商宣布接入DeepSeek-R1,蘋果在AI任務處理效率上的優勢也被進一步削弱。
在AI功能尚未成為智能手機市場重磅賣點的當下,蘋果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提升品牌競爭力和市場份額。iPhone 16e能否成為蘋果在中國市場的轉折點,仍有待時間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