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后復工的首日,國內通信行業的三大巨頭迅速宣布接入被譽為“AI界性價比之王”的DeepSeek技術。這一舉動在行業內掀起了軒然大波,而相比之下,作為第四大運營商的中國廣電則顯得較為低調,動靜不大。
然而,經過為期兩周的精心籌備,廣電也終于宣布正式接入DeepSeek,加入了這場通信行業的“AI大戰”。作為中國5G時代的“新玩家”,廣電在面對AI這股新興浪潮時,盡管步伐稍顯緩慢,但其積極擁抱新技術的決心卻不容小覷。
廣電將AI技術的應用重點放在了客服和運營管理兩大領域。在客服方面,廣電正在積極探索“人工+AI”的協同服務模式,并成功上線了5G DeepSeek智能客服系統。該系統通過接入DeepSeek V3/R1全參數模型,學習了廣電5G網絡的5000多個知識點,形成了強大的智能客服能力,答案輸出速度高達每秒50個詞,遠超人工處理速度。
在運營管理方面,廣電也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例如,歌華有線打造了運維智能體,實現了運維流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不僅提升了運維效率和質量,還有效降低了用戶流失率。而黑龍江廣電則上線了智能IT運維系統,通過一鍵式數據分析,能夠迅速剖析運維數據,精準定位服務器問題,從而大大提升了運維響應速度。
隨著AI技術的不斷普及,通信行業的價值評估標準也在悄然發生變化。過去,連接數是衡量通信企業價值的重要指標,但如今,生態價值正逐漸成為新的衡量標準。廣電在文化普惠、數字包容等領域的積極探索,或將為其帶來新的估值模型,成為推動營收增長的關鍵因素。
在AI技術的加持下,廣電正在加速自身的轉型升級。圍繞自身業務核心場景,廣電全面統籌各省網公司,加速推進AI技術的融合應用。目前,廣電已在5G智能客服、文旅智行服務、內容生產革新等多個領域成功上線了AI應用。盡管廣電起步較晚,但其獨特的廣播基因和豐富的視聽內容資源,使其在AI時代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
在內容生產方面,廣電基于云平臺進行算力適配,搭建了大模型服務平臺,并在承建的國家文化大數據服務平臺上實現了DeepSeek模型的本地化部署。這不僅有助于提升文化內容生產效率和傳播精準度,還能為內容創作者提供創意靈感和設計思路。例如,歌華有線推出了智能助手,湖北廣電打造了“楚韻智能體”,寧夏廣電則引入了“智能媒資管理”和“一鍵成片”等融媒服務能力。這些創新應用不僅提升了內容創作效率,還降低了審核成本。
在AI時代,廣電通過DeepSeek技術的驅動,正在重構其在通信行業的價值鏈定位。這種兼顧傳統通信市場和內容創作市場的戰略選擇,使廣電能夠巧妙避開與三大運營商的正面競爭,實現了“換道超車”。盡管在網絡、算力等“硬實力”方面,廣電可能還無法與三大運營商相提并論,但在AI技術的應用上,廣電卻展現出了強大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