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對英偉達向中國出口高端AI芯片實施了嚴格的限制措施,旨在遏制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步伐。最初,英偉達的高端A100和H100芯片被禁止出口至中國,隨后,經過性能調整的A800和H800版本也被納入禁令范圍。面對持續加碼的限制,英偉達推出了進一步閹割性能的H20芯片,以滿足中國市場需求。
H20芯片,作為H100的降級版本,其性能被大幅削減,僅保留了原芯片的20%左右功能,這一消息曾引發業界對中國是否將加速推進國產GPU替代的討論。不少觀點認為,鑒于H20的性能大幅縮水,而部分國產GPU芯片的性能已不遜色于甚至超越H20,中國市場或將迎來國產GPU芯片替代的高潮,從而導致英偉達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和營收雙雙下滑。
然而,英偉達2024年財報的發布卻顛覆了這一預測。數據顯示,英偉達全年營收高達1305億美元,同比增長114%,凈利潤更是實現了145%的增長,達到728億美元。具體到中國市場,英偉達去年營收達到171.08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66%,這一數據無疑給先前的預測潑了一盆冷水。
顯然,盡管H20芯片性能大幅受限,但它在中國的市場表現卻異常強勁。這一反常現象背后的原因,與英偉達強大的CUDA生態密不可分。CUDA生態在全球AI模型訓練中占據了主導地位,超過80%的AI模型都是基于這一生態進行訓練的。因此,盡管H20性能受限,但企業為了保持現有系統的穩定性和兼容性,仍傾向于繼續使用英偉達的產品。
這一現象類似于用戶在長期使用某一操作系統及其配套軟件后,面對更換操作系統可能帶來的不便和成本,往往選擇維持現狀。對于依賴CUDA生態的企業而言,更換至國產GPU芯片意味著需要重新適應新的生態系統和可能面臨的技術挑戰,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風險。
因此,英偉達在中國市場的成功并非僅僅依賴于其芯片性能,更重要的是其構建的CUDA生態壁壘。這對于國產GPU芯片廠商而言,無疑是一個嚴峻的挑戰。要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不僅需要不斷提升芯片性能,還需要在生態建設上投入更多精力,以打破英偉達的壟斷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