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電商平臺海拍客,一個曾閃耀在阿里高管創業光環下的明星項目,如今卻面臨著增長乏力和信任危機的雙重考驗。這家成立于2015年的企業,專注于下沉市場的母嬰B2B服務,近期正沖刺港股IPO,但其背后的故事卻遠非一帆風順。
海拍客平臺上的商品,如LABUBU玩偶和雅詩蘭黛小棕瓶,價格遠低于市場價,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目光。然而,這些看似超值的商品,卻頻頻引發售假爭議。記者深入調查后發現,海拍客平臺上的部分商品確實存在售假情況。
以雅詩蘭黛小棕瓶為例,記者在海拍客旗下的121平臺上購買了一瓶,價格僅為374元,遠低于其他主流電商平臺的售價。然而,收貨后發現產品的生產日期與購買頁面顯示的信息不符,且經專業檢驗機構鑒定,該產品未通過正品檢驗。面對這一結果,海拍客平臺客服堅稱售賣的是正品,但提供的證據卻無法令人信服。
不僅如此,海拍客平臺上的非授權商品也屢屢上架,供應商審核機制形同虛設。記者在購買LABUBU玩偶時,發現該商品在購買頁面直接提示“此商品非授權,造型相同,如介意者勿拍”。然而,該玩偶不僅造型與正品一致,包裝也全套使用了正品品牌標志,但實物做工卻與正版產品存在顯著差距。
海拍客所宣稱的“29萬家線下注冊零售店”也備受質疑。記者通過社交平臺上的“注冊審核專員”,僅憑簡單的銷售記錄就成功注冊了一個海拍客賬號,成為了其29萬家線下門店中的一員。這一過程中,所謂的嚴格審核流程形同虛設,門店名稱和地址均可隨意填寫。
在業務層面,海拍客近年來戰略重心轉向自營業務,這使得其與供應商的關系從第三方“賦能者”蛻變為直接競爭者。然而,海拍客在自有品牌業務上的研發投入卻嚴重不足。以2022年至2024年為例,其自有品牌業務項下的產品設計及開發支出費用僅占當年收入的極小部分,平均每個SKU的研發開支僅有數千元。
海拍客還面臨著股東撤資和對賭協議的壓力。盡管曾先后獲得多輪融資,但伴隨著融資而來的對賭協議,卻如影隨形地影響著公司的發展。為了確保上市進程順利,海拍客創始人趙晨甚至質押了部分股份。
在母嬰產業增長承壓的背景下,海拍客的收入也出現了下滑跡象。盡管公司宣稱要由規模導向轉向利潤導向,但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計虧損仍高達18.54億元。盡管經調整后的凈利潤在2023年和2024年實現了小幅盈利,但這一非經營性盈利能否持續仍存疑。
面對售假爭議、供應商審核缺位、研發投入不足以及股東撤資等多重壓力,海拍客的上市之路顯得尤為艱難。這家曾被視為母嬰電商領域明星項目的企業,如今能否成功上市并扭轉頹勢,仍是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