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技術的浪潮下,一個曾被視為互聯網邊緣化的產品——瀏覽器,正悄然煥發新生。這個變化,恰似老城區中的舊屋,一旦被劃入新學區,便瞬間身價倍增。
自2010年起,隨著互聯網流量的轉移,瀏覽器逐漸從舞臺中央退到邊緣,十多年來,市場格局鮮有大的變動。然而,AI技術的興起,卻為瀏覽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大廠、初創公司乃至AI巨頭,紛紛將瀏覽器視為競爭的新戰場。
以Monica團隊為例,他們在ChatGPT爆火后,選擇了通過瀏覽器插件切入AI市場。他們開發的瀏覽器插件能夠集成主流大模型,直接在瀏覽器內調用各類AI功能。憑借這些插件,Monica積累了700萬用戶,并最終推出了Manus項目。對創業公司而言,瀏覽器無疑是一個低門檻、高潛力的切入點。
AI巨頭同樣看重瀏覽器的戰略地位。OpenAI將瀏覽器插件作為ChatGPT搜索的重要入口,甚至親自下場研發瀏覽器。薩姆·奧特曼親自帶貨,推薦用戶安裝GPT插件,使GPT迅速占領瀏覽器搜索框。在Chrome商店里,ChatGPT Search的用戶數已突破200萬,加上各種第三方插件,用戶總數或已超千萬。
擁有瀏覽器的巨頭們則更進一步,直接將AI功能融入瀏覽器。微軟Edge率先將Copilot融入瀏覽器,成為全球首個“AI驅動的瀏覽器”。用戶打開Edge后,便能直接體驗Copilot的便捷功能。Edge與Copilot的深度融合,使Copilot成為全球付費用戶最多的AI應用之一。
360也不甘落后,推出了“360AI瀏覽器”,并在工具欄上增設了AI應用市場,為各種AI功能導流。對微軟、360等擁有瀏覽器的廠商來說,推廣AI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他們可以通過捆綁銷售的方式,讓瀏覽器用戶使用自家的AI大模型。
沒有瀏覽器的廠商則選擇親自下場造瀏覽器。字節跳動推出了豆包桌面版,看似是一個對話機器人,實則更像是一個加了AI功能的瀏覽器。豆包擁有收藏夾、地址欄、標簽頁等完整瀏覽器功能,還能通過默認收藏夾為抖音等老業務導流。阿里巴巴則更早地將夸克網盤轉型為瀏覽器,并在大模型時代將其打造為AI在C端的重要支點。
瀏覽器的商業價值不容忽視。它掌握著主頁和搜索欄兩個關鍵流量入口,是搜索引擎和廣告商爭奪的焦點。谷歌每年向蘋果支付巨額費用,以確保Safari瀏覽器將Google設為默認搜索引擎。而百度則因缺乏瀏覽器,在桌面端搜索市場份額被必應超越。
AI搜索時代的到來,進一步凸顯了瀏覽器的重要性。用戶在瀏覽器上安裝GPT插件后,便能直接體驗AI搜索的便捷。而一旦谷歌將自家的Gemini深度植入Chrome,GPT插件構建的生態或將面臨嚴峻挑戰。
瀏覽器市場的競爭正逐漸演變為AI的競爭。微軟Edge憑借Copilot的加持,市場份額不斷攀升,成為全球份額第二的瀏覽器。Arc瀏覽器也進行了AI方面的大改造,顛覆了傳統搜索邏輯,直接為用戶提供答案,成為全球知名的新興瀏覽器。
瀏覽器與AI的深度融合,不僅改變了瀏覽器的命運,也重塑了AI的競爭格局。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誰能夠抓住瀏覽器的戰略地位,誰就能在AI競爭中占據先機。
昔日邊緣化的瀏覽器,如今已成為AI時代的寵兒。它不僅見證了互聯網流量的遷徙,更在AI技術的推動下,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隨著AI技術的不斷發展,瀏覽器與AI的融合將更加深入。未來,瀏覽器或許將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網頁瀏覽功能,而是成為一個集搜索、對話、創作于一體的智能平臺。
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瀏覽器正以其獨特的戰略地位,引領著AI技術的革新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