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健身領域,Keep曾是一顆耀眼的明星,但歷經十年風雨,其持續虧損的現狀引發了廣泛關注。近日,在Keep成立十周年之際,創始人王寧發布內部信,揭示了公司未來的四大戰略方向:全力投入AI技術,構建以數據為核心的硬件生態,拓展Keep品牌至多元運動場景,以及加速全球化布局。
王寧在信中強調,憑借十年積累的運動數據,Keep將利用AI技術推動在線健身從內容推薦向內容生成邁進,旨在引領運動科技行業的發展。這一消息發布后,Keep的股價應聲大漲,漲幅超過30%,市場對其未來潛力寄予厚望。然而,盡管AI技術為Keep帶來了一線生機,但其能否借此實現翻盤,仍充滿不確定性。
事實上,Keep的虧損問題由來已久。根據最新財報預警,公司預計2024年度經調整凈虧損額將達到4.6億元至4.9億元,同比虧損幅度進一步擴大。自2023年7月登陸港交所以來,Keep的市值已從近160億港元縮水至目前的28.66億港元,市值蒸發近130億港元。面對持續虧損和市值縮水的雙重壓力,Keep迫切需要找到盈利的突破口。
分析人士指出,Keep面臨的困境主要源于商業模式的挑戰。一方面,線上健身內容的同質化嚴重,用戶獲取內容的成本降低,導致內容付費模式難以持續增長。另一方面,線下健身業務的擴張也面臨高昂的場地租金和設備維護成本,盈利能力受限。用戶增長乏力也是Keep面臨的一大難題,盡管在品牌推廣上投入巨大,但用戶的活躍度和留存率并未達到預期。
在此背景下,Keep選擇全力擁抱AI技術,試圖通過AI大模型生成海量內容,優化和補齊內容生態。同時,借助AI技術提供個性化指導體驗,改寫線上健身在個性化服務方面的劣勢。Keep還計劃通過AI技術串聯起各個業務環節,構建起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體系。
然而,理想豐滿現實骨感。布局AI需要重金投入,短期內如若不能達到預期收益,將增加財務負擔。從財報中可以看出,隨著Keep悄然入局AI應用市場,其虧損幅度陡然擴大。Keep在AI硬件領域的嘗試也遭遇挫折,智能手環、智能跑步機等智能硬件產品銷量不佳,難以在家庭健身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面對重重挑戰,Keep的AI戰略能否成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有觀點認為,盡管Keep的AI戰略充滿野心,但短期內的財務壓力和AI技術落地的困境使其面臨嚴峻考驗。要實現扭虧為盈,Keep需要在技術投入、產品優化和市場拓展方面找到平衡點,真正實現AI戰略的長期價值。
隨著AI技術的興起,各行業都在積極擁抱這一變革。DeepSeek等AI應用的異軍突起,進一步證明了AI在市場中的強大吸引力和號召力。對于Keep而言,拿到AI時代的船票不僅意味著可能獲取更多新用戶,更是避免在這場科技變革中被邊緣化的必要之舉。因此,全力投入AI成為Keep生死突圍的唯一希望。
如今,Keep已明確亮出其全力擁抱AI的戰略底牌,市場正密切關注其后續的業務布局與發展動向。Keep能否憑借AI技術實現華麗轉身,給市場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仍需時間驗證。但無論如何,這場生死突圍戰已經打響,Keep的未來命運將如何演繹,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