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領域,一個新興的概念正逐漸占據人們的視野——通用智能體(Gener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gent)。這一概念隨著Manus等產品的火爆而備受矚目,不少人對它寄予厚望,認為它將徹底改變技術的發展軌跡,重塑大模型產品與人類的交互模式。甚至有人幻想,未來的AI只需一句提示,便能包辦一切,讓人類徹底解放雙手。
然而,深入探究后會發現,通用智能體并非新鮮事物。事實上,早在2024年,網絡上便已充斥著關于通用Agent的討論。Manus等產品,不過是將自家技術定位為能夠連接思維與行動、應對復雜任務的通用人工智能代理,它們既能思考,又能直接產出結果。
那么,通用智能體究竟是什么?簡而言之,它是一種高度智能的AI,與只能執行單一任務的“專才”不同,它是能夠自動完成多種任務的“多面手”。以市場部員工為例,面對老板突如其來的任務要求,如整理小紅書推廣分析報告,通用agent能迅速接手,從數據下載到報告生成,再到準時提交,全程無需人工干預。它甚至能列出待辦清單,指導你接下來的行動,讓繁瑣的工作變得輕松高效。
通用智能體的形態多樣,其中之一便是釘釘AI助理。作為企業內部的常用工具,釘釘AI助理能夠搜索聊天記錄、提煉關鍵信息、形成待辦事項,極大提升了個人工作效率與公司整體協作效率。然而,與Manus等產品相比,釘釘AI助理更像是一個高效的“單兵”,而Manus則能協調多個專家智能體,形成協同作戰的“團隊領袖”。
另一種通用智能體的形態,則體現在Deep Research、豆包、Kimi等大模型對話產品的未來演變中。以Deep Research為例,它作為ChatGPT的增強功能,專為自動化復雜的在線多步驟任務而設計。它能從海量數據中迅速找到有用信息,進行分析、總結,甚至生成報告。創業者只需提出需求,它便能提供詳盡的市場趨勢分析,包括市場規模、消費者喜好、技術發展等關鍵信息,且以文字、表格、代碼、思維導圖等多種形式呈現。
盡管當前的可視化能力尚處于1.0版本,細節尚待完善,但未來,這些產品的多模態能力與交互性將不斷增強。想象一下,你可以對AI說:“幫我寫一段話,然后直接做成一張海報圖片。”它便能立刻生成設計好的圖片,供你直接使用。
Flowith等畫布式創作平臺也在向通用智能體的方向邁進。它們從簡單的入口開始,逐漸發展成一個完整的任務流或工作流。在這個工作流上,你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而對話框則變成一個通用的智能助手,只需提出一個問題,它便能幫你打通所有環節,完成任務。
Taskade AI Agents則是項目管理中的智能助手團隊,它們能自動完成重復或繁瑣的工作,讓你在團隊協作和項目管理上更加省心。從計劃公司年會到分配任務、提醒進度,它都能一一搞定,就像一個聰明的小秘書一樣,你甚至還能“訓練”它,讓它更懂你。
Zapier AI Agents則是跨平臺的“萬能助手”,它能在超過7000個應用中自動處理各種繁瑣的業務任務。只需動動嘴,它便能從表單中挑選名單、寫好郵件并發送出去。這種體驗絲滑流暢,仿佛有一個不知疲倦的助手時刻待命。
最后,騰訊DataLab平臺也在探索通用智能體的構建。它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整合企業中的復雜數據處理和分析任務,數據專家只需通過簡單對話便能提出需求,平臺會自動生成所需內容和圖表。這一平臺旨在構建一個大型的LLM平臺,并整合多個具有不同專長的智能體,讓用戶能夠輕松獲取所需信息。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通用智能體正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它們或自上而下地從項目、任務開始,利用聊天機器人連接多個智能體;或自下而上地從簡單搜索、記錄小習慣開始,逐步構建起完整的自動化系統。未來,一個對話框便能調動多種工具,解決復雜任務,讓AI真正成為人類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