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篇探討AI大模型與產品關系的深度文章引起了廣泛關注。文章通過細致的分析,揭示了AI大模型在重塑產品格局中的雙重角色:一方面,它正在“折疊”眾多傳統意義上的產品;另一方面,也在催生一個全新的產品族群。
文章首先以蘋果公司為例,闡述了企業運轉的本質——一個不斷創造知識,并用新知識打造新產品的系統。在這個過程中,知識創造和流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AI的介入,這一傳統模式正面臨深刻變革。
AI不再僅僅是工具,而是成為了知識創造過程中的重要主體。人與AI的協作,使得知識創造和流轉變得更加高效和動態。但文章強調,AI并不能創造所有知識,真正的新知識仍然需要人類的參與。這一界限,成為了模型并非完全等同于產品的有力支撐。
為了更深入地探討這一話題,文章引入了數字與非數字的邊界概念。在知識創造過程中,數字空間和非數字空間各有其獨特的角色和界限。AI雖然強大,但并不能完全替代人類在數字空間以外的知識創造。因此,所有權和非百分百數據化成為了AI進入企業后的第二個重要邊界。
在這一背景下,企業開始轉變為一種新式的動態知識系統。每個企業都在這個邊界內創造屬于自己的差異化知識,而這部分知識正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同時,企業與公有知識之間的連接,則通過新型應用來實現。
這種新型應用,不再局限于完成簡單的數字或AI任務,而是要完成動態知識的創建。它需要一個能夠表征企業全量信息的模型,同時又要留有動態的讓人接入的接口。這個模型,雖然與過去的ERP底層模型有相似之處,但要更加面向AI。
為了支撐這一新型應用的運轉,企業需要構建一套復雜的系統。這套系統包括System1、System2和System3三個部分。其中,System1是一個純粹的由AI智能體組成的系統,它消化人類的注入,自己也創造知識,并完成企業的核心運營。System2和System3則分別負責與人和物理世界的交互。
文章指出,雖然目前似乎還看不到將這三個系統合并為一個超大號的端到端系統的可能,但這一趨勢已經清晰可見。模型的歸模型,應用的歸應用,兩者各司其職,共同推動著企業的智能化轉型。
最后,文章強調,從知識創造過程的角度來看待模型,我們會發現模型只是其中一個環節。它并不能等價為全知全能的產品,而是一個部分。更上位的是智能原生的產品,這些產品將人與AI的智慧完美結合,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價值。
文章還提到,雖然上述分析主要基于企業端,但C端市場同樣適用這一邏輯。AI大模型正在深刻改變著每一個消費者的生活,催生出一系列全新的智能產品和服務。
總的來說,這篇深度文章為我們揭示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在AI大模型的沖擊下,產品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但變革并不意味著替代或消亡,而是催生了一個更加多元化、智能化的新產品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