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據路透社報道,微軟公司正計劃為其人工智能助手365 Copilot引入第三方AI模型,旨在減少對美國開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技術的過度依賴。這一舉措被看作是微軟在優化成本結構以及提升產品運行效率上的重要一步。
長久以來,微軟與OpenAI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系,微軟不僅是OpenAI的主要資金支持者,還享受著OpenAI提供的大語言模型支持。然而,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微軟開始尋求新的路徑來優化365 Copilot的性能。
回顧2023年3月,微軟首次發布365 Copilot時,其主打賣點在于集成了OpenAI的ChatGPT-4大模型。這款AI輔助的生產力工具旨在將大語言模型、業務數據與微軟365程序相結合,自動生成文檔、電子郵件和幻燈片等內容,以期提升用戶的工作效率與創造力。然而,實際使用效果并未完全達到市場預期。
據報道,部分微軟內部員工以及客戶對365 Copilot的評價并不如預期那般驚艷,甚至有人形容其“糟糕且花哨”,在實際使用中“有75%的時間運行不良”。一項針對123名IT業高管的調查顯示,僅有4人認為365 Copilot為其所在企業帶來了“重大價值”。
面對這些挑戰,微軟開始著手調整策略,訓練包括Phi-4在內的更小模型,并定制其他開放權重模型,以期使365 Copilot更加快速高效。這一變化得到了微軟首席執行官薩蒂亞·納德拉的密切關注。
不僅如此,微軟還在其他業務領域減少了對OpenAI大模型的依賴。例如,微軟在2018年收購的GitHub公司,在今年10月已經引入了Anthropic公司和谷歌公司開發的大模型,以替代ChatGPT。同時,微軟的聊天機器人“智能副駕駛”(Copilot)也開始同時使用內部大模型和OpenAI大模型。
另一方面,OpenAI自身也面臨著挑戰。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由于訓練數據匱乏且研發成本高昂,ChatGPT-5的發布時間仍然不確定。盡管投資者對OpenAI的估值高達1570億美元,但這一估值很大程度上是基于OpenAI聯合創始人薩姆·奧爾特曼關于ChatGPT-5將在所有任務中表現出“重大、飛躍式進步”的承諾。然而,現在業界普遍開始討論美國AI整體發展是否已經進入了瓶頸期。
OpenAI的另一位聯合創始人伊利亞·蘇茨克韋爾也表達了類似的擔憂:“我們已經把數據用光了,沒有更多數據了……數據是AI的化石燃料。”這一觀點進一步凸顯了當前AI發展所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