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技初創企業蝴蝶效應旗下的最新產品Manus成為了業界關注的焦點。據知情人士透露,盡管Manus在技術層面展現出巨大潛力,但其服務器容量和運營成本卻成為了制約其發展的瓶頸。
據了解,Manus采用了人工智能公司Anthropic的模型,每次完成用戶請求都需要向Anthropic支付高達2美元的費用。然而,令人驚訝的是,盡管成本高昂,Manus目前并未向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為了控制成本,Manus采取了邀請制策略,僅向受邀用戶提供產品。據Manus在社交媒體平臺X上的消息,目前已有200萬人加入了其邀請碼等待名單。公司表示,他們正在全力以赴,以期盡快讓更多用戶能夠體驗到這款創新產品。
然而,隨著用戶需求的不斷增長,Manus面臨著如何擴大用戶規模而不消耗大量資金的挑戰。據業內人士分析,籌集更多風險投資或許是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
Manus,這個在拉丁語中意為“手”的產品,由蝴蝶效應公司開發,其核心團隊坐落于北京。這家成立于2023年的初創企業擁有眾多知名本土投資方,包括騰訊、真格基金和紅杉中國等。
事實上,蝴蝶效應在人工智能領域早已有所建樹。他們此前推出的面向消費者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Monica,就使用了來自OpenAI、Anthropic、谷歌和DeepSeek的多種模型,能夠生成文本、圖像和視頻。Monica的專業版每月收費8.3美元,不限使用量的版本則收費16.6美元。去年,蝴蝶效應開始著手研發Manus,以期在人工智能領域再創新高。
蝴蝶效應的團隊規模雖小,卻擁有一支由連續創業者肖宏領導的精英隊伍。其中,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季逸超在業界尤為知名。十多年前,他還在讀高中時,就憑借一款名為猛犸瀏覽器的移動應用贏得了廣大用戶的喜愛。
在Manus的測試發布階段,蝴蝶效應團隊并未在營銷上投入過多資金。他們將目標受眾定位為美國的科技愛好者群體,希望通過口碑傳播逐步樹立產品聲譽。這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也讓團隊意識到,未來需要更加多元化的市場推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