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I行業在2025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迅猛發展,各大AI公司在這個春節期間紛紛忙碌起來,競相發布新產品、推動技術開源,并加速商業化進程。
DeepSeek的橫空出世不僅震撼了美國科技圈,也促使整個中國AI行業在春節前后加速推進。AI公司們發布新品的節奏不斷加快,從最近爆火的Manus到通義最新開源的推理模型QWQ-32B,AI從業者們幾乎每天都能感受到新技術帶來的沖擊。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行業中,北京五道口地區再次成為了AI創業公司的聚集地。這里是清華系和中科院自動化所的勢力范圍,培養了大量頂尖AI人才。為了吸引清北的人才,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將北京辦公室設在了清華南側約2公里的融科大廈,而Manus背后的公司則隱藏在字節跳動附近的辦公園區里。
五道口的寫字樓里,每天都有新的AI創業公司涌現,同時也有公司黯然離場。在這個大模型發展迅猛的時代,每家公司都在拼命奔跑,否則很容易被淘汰。在這里,機遇與內卷并存,AI從業者們既興奮又焦慮。
2025年第一季度即將過去,AI公司的競爭格局不斷發生變化。這一年被業內認為是智能體(Agent)的爆發之年,同時也是基礎大模型之爭迎來終局的一年。技術優勢成為爭取時間窗口的關鍵,而場景、流量和人才的爭奪戰也愈演愈烈。
過去一年,AI行業的預期發生了顯著調整。曾經如日中天的OpenAI逐漸被競爭對手Anthropic超越,其最新發布的大模型GPT-4.5也未能引起轟動。與此同時,新的技術和產品不斷涌現,挑戰著從業者的認知。就連曾經對AGI持懷疑態度的投資人朱嘯虎,在看到DeepSeek后也改變了看法。
DeepSeek的出現為何能讓從業人士振奮?它給行業帶來了什么?像素綻放PixelBloom創始人兼CEO趙充認為,DeepSeek的意義在于開源帶來的技術紅利、C端AI應用成本門檻的降低以及“場景定義技術”進入新階段。DeepSeek的開放策略迫使全行業重新思考技術壟斷的邊界,而其引發的成本革命將決定商業終局。
除了通用大模型的競爭,垂類行業的競爭也在加劇。以AI視頻生成為例,這個賽道已經從最初的PPT形態向更加擬真的質量進化。生數科技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唐家渝預測,今年國內AI視頻生成領域可能只會留存3家頂尖企業,全球則是5家。
在這場AI競賽中,大廠們也在積極投入。從免費、開源到聯動DeepSeek,大廠們在新興領域的機會出現時總是迫不及待地上車。每當有新的現象級產品出現,大廠們都會迅速反應,調整組織架構和戰略布局。
例如,阿里將AI to C戰略日益清晰化,夸克和通義千問完成合并;騰訊則將多個AI產品團隊從PCG轉入CSIG,集中發力。大廠們在硬件端的投入也毫不吝嗇,字節跳動、阿里和百度紛紛宣布了未來在AI基礎設施上的巨額投資計劃。
然而,在不確定性更強的AI 2.0時代,真金白銀不一定能換來奇跡。洗牌隨時都在發生,生態既是大廠彎道超車的希望,也是小廠難以逾越的壁壘。面對大廠的流量和場景壁壘,創業公司們也在尋找自己的生存之道。
一些創業公司選擇與大廠共生,通過合作避免直接競爭。例如,AiPPT.cn通過與大廠合作,借助其流量入口成為垂類賽道的頭號玩家。而另一些公司則選擇啃下大廠難以涉足的硬骨頭,如容聯云在金融、客服領域的深耕。
隨著用戶對AI的感知越來越明顯,2025年有望成為智能體的“爆發之年”。AI應用已經滲透到各個行業,從寫報告、做PPT到陪伴應用,AI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AI與SaaS的結合也將帶來行業顛覆,大模型的出現將加速這一過程。
在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AI公司們需要不斷提升人才密度和人效比,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正如趙充所言:“2025年,所有的App基本上都會被AI改造一遍,所有的行業全部明牌,大家拼的就是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