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久未謀面的企業家李想推出了一檔視頻訪談系列,首期聚焦于理想汽車向人工智能公司的轉型愿景。李想的思路顯然深受硅谷巨頭如喬布斯、拉里·佩奇及馬斯克的影響,同時他也從蘋果、谷歌、亞馬遜、meta等互聯網巨擘的發展路徑中汲取靈感,強調企業必須構建硬件、軟件與云服務三者緊密結合的生態系統。
回顧科技史,喬布斯將“蘋果電腦公司”更名為“蘋果公司”,標志著其業務范疇遠超電腦,擴展到iPod、iTunes、iPhone、iPad等產品線,并推出App Store,轉型為應用服務型科技公司。亞馬遜從電商起家,逐步演變為云計算服務巨頭,進而成為算力公司,業務形態與初創時大相徑庭。微軟與谷歌亦是從軟件、互聯網業務起步,提供云端服務,現已踏上AI轉型之路。
李想在此訪談中明確表示,理想汽車未來將定位為一家人工智能企業,其母公司“車和家”的注冊名稱中甚至不再包含“汽車”二字。他視汽車為理想團隊AI夢想的首個載體,是理想AI技術的突破口。目前,理想正通過“理想同學”AI應用,以APP形式融入用戶日常生活,標志著理想正式踏入大模型應用的激烈競爭。李想表示,憑借100萬理想車主的龐大基礎,理想同學有望從行業十名開外躍升至前五,再進前三。
理想對于自身未來的定位遠非傳統汽車企業,這一戰略視野令人耳目一新。李想透露,理想每年研發投入高達100億,其中半數用于AI領域,重點打造基座大模型。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是少數同時致力于語言大模型與VLM視覺模型研發的企業之一,李想預測這兩個領域終將融合,形成他所期望的VLA模型(視覺-語言-行動大模型)。
作為參考,字節跳動今年在AI領域的投入高達800億。李想還透露,理想的終極目標是創造“硅基家人”,他強調:“理想是一家人工智能企業,我們的使命不是實現汽車的智能化,而是推動人工智能的汽車化,讓AI技術惠及每一個家庭。”他還明確表示,盡管人形機器人的研發不在當前日程,但未來一定會涉足這一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