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AI)領域的動作引發了廣泛關注。先是騰訊的元寶APP憑借加大營銷力度成功登頂App Store應用榜,隨后,阿里巴巴旗下的通義APP也開始發力,其投放素材量顯著增長。
數據顯示,近30天內,通義APP在大陸市場蘋果端的下載量趨勢相對穩定,除2月底至3月初略有下降外,整體日下載量保持在2.5萬次左右。然而,與同類產品豆包和元寶相比,通義APP的下載量仍有一定差距。豆包和元寶在近30天的日下載量均維持在15至20萬次之間,表現更為強勁。
從投放趨勢來看,通義APP在3月10日之前的素材投放增長緩慢,但自3月11日起,投放力度顯著增強,特別是在3月16日,日投放素材量達到了8374組。與上周(3月3日至3月9日)相比,通義APP的素材量增加了10875組,增幅高達927.1%。盡管如此,通義APP的投放力度仍不及豆包和元寶。豆包近期的日投放素材量約為1萬組,而元寶則穩定在3.5萬組左右。
在投放渠道方面,通義APP以快手聯盟為核心,同時覆蓋了優量匯、QQ音樂、QQ閱讀、穿山甲聯盟和酷狗音樂等多個渠道。各渠道的投放素材量分布相對均衡,且近90天的投放渠道分布與近30天無明顯差別。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通義APP的投放力度大幅上升,但其下載量并未隨之顯著增加。這可能是因為通義APP此前已通過其他渠道和方式進行了營銷活動,導致付費投流對下載量的影響相對較小。自2月初以來,通義APP的下載量已翻倍上漲,目前處于穩定狀態,因此短期內投放素材量的增加并未形成明顯的帶動效應。
在素材特點方面,通義APP與豆包和元寶等同類產品存在異同。三款應用均瞄準了年輕人群體,強調免費使用,并展示AI如何在具體場景中解決問題。然而,通義APP的素材更側重于旅游、學習和辦公等場景,而豆包則側重于聊天、生活和情感場景,元寶則更多地聚焦于學生和打工人的內容創作場景。
通義APP在素材投放上也有自己的特點。與豆包和元寶常用的真人出鏡類素材不同,通義APP的高曝光素材幾乎均為混剪類素材和AI生成類素材,如AI生成的貓咪買菜、做飯、工作等畫面。這種獨特的素材風格可能也是通義APP在市場競爭中的一大亮點。
阿里巴巴在AI領域的布局遠不止通義APP。近期,阿里還發布了全新推理模型通義千問QWQ-32B,并正式推出了AI旗艦應用新夸克。新夸克被介紹為“AI超級框”,可完成AI搜索、AI寫作、AI生圖等任務。同時,阿里還計劃在現有業務中全面實現“AI化”,所有部門將通過如何利用AI促進增長來評估績效。
這一系列動作表明,阿里巴巴正在加速推進其AI戰略。通過通義APP和新夸克等C端應用,阿里試圖搶占AI應用新時代的超級入口。與騰訊和字節跳動等競爭對手相比,阿里在C端市場的表現仍有待提升,但其在AI領域的技術實力和戰略布局不容小覷。
隨著阿里全面轉向“AI化”,其大模型底層能力的不斷提高也將帶動應用層體驗的提升。未來,阿里或將在AI領域展現出更為強大的競爭力,為用戶帶來更多創新和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