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針對中國AI產業的打壓策略再次成為熱議話題。其核心手段之一,便是限制高端AI芯片對華出口,英偉達的高端型號如H100、A100以及更先進的H800、A800等均在受限之列,AMD等其他廠商的尖端產品同樣面臨出口管制。
面對這一嚴峻挑戰,英偉達采取權宜之計,推出了性能大幅縮減的H20芯片,其性能僅為原H100的約五分之一,這一舉措凸顯了美國限制的嚴苛程度。
然而,美國這一系列措施是否真的遏制了中國AI產業的崛起?英偉達CEO黃仁勛近日發聲,直言美國限制“效果欠佳”,并特別指出華為AI實力的持續增強。
黃仁勛的觀點并非空穴來風。據媒體報道,華為的昇騰芯片性能已逼近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A100等頂尖產品,遠超H20,且華為已建立起獨立的AI生態系統,無需依賴英偉達的CUDA架構。加之華為自主研發的AI大模型,其AI實力確實在穩步攀升,美國的打壓似乎并未奏效。
更令人矚目的是,美國的限制措施反而激發了中國AI領域的創新。以Deepseek為例,它打破了傳統AI對高性能芯片和巨大算力的依賴,采用國產芯片,以較低的訓練成本實現了與OpenAI耗資數十億美元打造的大模型相媲美的效果。
從長遠視角來看,美國的AI芯片禁令雖短期內或能制造些許障礙,卻意外加速了中國AI產業的自主發展進程,推動了中國本土芯片供應鏈與美國體系的脫鉤,并逐步構建起一套完整的自主產業鏈。從國產AI芯片到Deepseek等領先大模型,再到各類應用的獨立自主,中國AI產業正逐步形成一套與美國截然不同的發展模式。這一轉變,不僅對美國企業如英偉達等構成挑戰,更是對美國在全球AI領域領先地位的重大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