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知名的知識分享平臺,知乎在過去的一年中,一直在努力探索其商業化的道路,并將“盈利性增長”設為2024年的核心目標。如今,隨著年關將至,人們不禁好奇,知乎距離其盈利目標還有多遠。
從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來看,知乎的營收為8.45億元,同比下降了17.32%。然而,在主營業務普遍下滑的背景下,知乎的凈虧損卻大幅收窄,降至900萬元,這無疑為其實現去年定下的“2024年底實現盈虧平衡”的目標增添了信心。知乎通過優化成本控制,有效減少了季度虧損。
盡管知乎在盈利之路上邁出了一小步,但它仍面臨著諸多挑戰。在用戶增長和內容質量、社區氛圍和商業化之間找到平衡,成為知乎亟需解決的問題。作為創立十四年的互聯網企業,知乎尚未實現盈利,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內容社區盈利的艱難。
知乎的老用戶莎莎(化名)表示,她使用了知乎近十年,但近年來,她發現知乎的娛樂屬性逐漸增強,專業屬性卻有所減弱。莎莎回憶道,她上大學時,知乎還是她的“作業神器”,上面有很多關于商業分析的詳細拆解思路。但現在,她更多地看到的是具有爭議性的流量話題,如“大齡剩女為什么越來越多”等。
莎莎的感受并非個例,許多用戶都注意到知乎的娛樂化趨勢。而00后用戶則將知乎視為“摸魚神器”,更多是用來瀏覽熱點和段子,而非專業知識分享。這種變化使得知乎在破圈吸引流量的同時,也面臨著內容質量下滑和用戶付費意愿降低的風險。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知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優化內容質量。它降低了低質、用戶不信任的商業內容,并從模式和數據基建上進行創新和改造,使知乎的商業化建立在更可信的機制之上。同時,知乎調整了算法目標,鼓勵更多專業、深度和真實的內容涌現。
在商業化方面,知乎目前主要有三條路徑:廣告、培訓和會員。然而,由于用戶基本盤相對較小,知乎在三條路徑上都面臨著一定的挑戰。以廣告業務為例,三季度知乎營銷服務營收同比下降了33%,與同樣以社區文化起家的B站相比,差距顯著。
知乎在創作者運營方面也存在不足。創作者在知乎上需要花費大量精力來搶好問題的位置,以獲取高流量。但知乎的推薦機制使得用戶對答主并不太關注,這讓許多答主覺得不值得投入太多精力。
在培訓業務方面,知乎的付費課程也受到了用戶的質疑。一些用戶認為,知乎的課程內容在其他網站上也能找到,且知乎并沒有提供太多實質性的幫助。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關于知乎知學堂服務問題以及知乎會員自動續費的投訴也不在少數。
面對這些挑戰,知乎仍在努力探索其商業化的道路。它在提升內容質量的同時,也在尋找更垂直精準的廣告客戶。例如,一些網絡安全企業就通過知乎的問題運營成功獲客。知乎還在發力AI布局,推出了全新AI產品“知乎直答”和專業搜索功能,以進一步邁向深度場景的差異化探索。
對于知乎來說,商業化和社區并不是對立的。社區平臺能夠連接內容、品牌和消費者,創作者用內容吸引用戶,平臺再用用戶吸引商家。未來,知乎能否實現盈利,關鍵在于其能否建設和強化內容生態,并基于此探索出能夠強化其高價值品牌形象及獨特用戶定位的業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