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圣誕節與新年腳步的臨近,歐美電商領域的競爭愈發激烈。據國外媒體報道,為了應對來自中國電商平臺日益加劇的競爭壓力,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正在積極調整其經營策略,力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固并擴大其市場份額。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商戰中,亞馬遜對本土市場的保護顯得尤為艱難。香港《南華早報》近日報道稱,面對Temu、快時尚網站Shein和字節跳動旗下的TikTok Shop等強勁對手,亞馬遜已經開始采取行動。據多名賣家透露,這家美國零售商正在密切關注Temu上的產品定價,并要求部分中國跨境商家不得在競爭對手的平臺上以更低的價格銷售商品。
有商家表示,他們近期收到了亞馬遜當地辦事處的通知,要求不得在Temu上以更低的價格出售與亞馬遜平臺上相同的商品。一位同時在亞馬遜和Temu上銷售家具的商家透露,如果亞馬遜發現賣家在其平臺上的商品價格過高,將會面臨被踢出亞馬遜“特色優惠”計劃的風險。
然而,亞馬遜對此的回應卻顯得有些模棱兩可。一名亞馬遜代表表示,賣家有權決定自己的銷售策略和產品價格,亞馬遜并不會要求他們設定特定的價格。這一說法似乎與賣家的爆料存在出入,也引發了業界對于亞馬遜真實意圖的猜測。
上周,知名移動電源和充電器品牌Anker突然從Temu下架了40多款產品,這一事件更是加劇了業界對于亞馬遜向賣家施壓的猜測。有跨境電商運營人員透露,此前有多個品牌在Temu開設了品牌店,但在接到警告信后,這些品牌連夜緊急下架了產品。目前,這一壓力尚未波及到小賣家,但排名前20的品牌幾乎都已收到警告。周一,Anker在Temu的美國官方商店已經不再展示產品,但其德國商店仍在運營。
與此同時,亞馬遜也在悄然改變著自己的經營策略。據美國CNBC網站報道,“黑五”前兩周,亞馬遜在其移動應用程序頂部添加了一個名為Haul的新板塊,主打從中國直接發貨的超低價商品。這一舉動被外界視為亞馬遜對中國電商模式的復制。
然而,Haul的推出并未獲得廣泛好評。有評論稱,Haul的頁面看起來很像Temu、Shein和AliExpress等中國電商平臺,甚至被稱為“Temu的蹩腳版本”。在商品選擇方面,Haul與Temu并無太大區別,甚至與亞馬遜在其常規網站上銷售的很多東西也沒有太大差異。而在價格方面,Haul上的價格有時甚至比亞馬遜上的價格還要略高一些。
盡管如此,亞馬遜似乎并未放棄Haul項目。業內人士評論稱,亞馬遜似乎打算采取“兩條腿走路”的策略,一邊主打“品牌”,一邊主打“低價”。這樣既不放棄主站的流量,也不想失去低價零售的紅利。然而,這一策略能否成功,仍需時間來檢驗。
在當前的競爭態勢下,訂單和流量的分流已經成為了必然趨勢。Salesforce的消費者情緒調查顯示,有21%的美國人認為Temu等新興電商平臺比傳統購物更愉快,其中一半人表示這是因為他們可以以低價購物,而47%的人則特別享受“尋寶”的體驗。這一趨勢無疑對亞馬遜等傳統電商平臺構成了巨大的挑戰。
面對挑戰,亞馬遜能否通過調整經營策略、復制中國電商模式等方式來穩固并擴大其市場份額,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業界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