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視頻生成AI領域,盡管全球范圍內的熱情有所減退,但中國科技巨頭快手卻在這一賽道上持續加碼,展現出不凡的雄心壯志。
在快手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發布會上,公司創始人兼CEO宿華宣布,其自主研發的Kling AI已成為AI視頻創作領域的基石平臺,與谷歌的Veo 2并駕齊驅,在全球范圍內遙遙領先國內競爭對手。
自商業化啟動以來,截至2025年2月,Kling AI已累計創造超過1億元人民幣(約合1400萬美元)的收入,在盈利方面穩坐中國視頻生成AI的頭把交椅。與許多仍處于試驗階段的AI模型不同,Kling AI從一開始就著眼于盈利,這體現了快手在AI發展上的務實態度。
宿華強調,隨著AI技術的不斷成熟,市場周期將不可避免地出現波動。快手的戰略核心是利用AI技術強化現有業務,同時構建一個可持續的模型,使研發投入能夠產生可衡量的回報。
自2023年6月6日開放公測以來,Kling AI平臺已經歷了20多次迭代。最新發布的Kling 1.6版本(2023年第四季度推出)在語義準確性、視覺質量和運動動態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內部測試顯示,與1.5版本相比,其圖像到視頻的轉換效率提升了200%。
目前,該平臺已擁有獨立應用程序,并服務于全球數千家企業客戶,包括小米和亞馬遜網絡服務。快手為Kling AI設定了新的目標,即成為全球收入最高的視頻生成AI平臺。
除了視頻生成外,快手的AI戰略還包括其“快易”語言模型和“ACT”推薦架構。這些技術正在改變內容工作流程,使視頻、直播、評論和用戶偏好的自動化理解成為可能,從而提供更加精細化的推薦。
2023年2月,OpenAI推出Sora,引發了全球對視頻生成AI的關注。然而,其面向消費者的發布推遲,為國內參與者提供了機遇。Kling AI與MiniMax的Conch AI和字節跳動的Jidream AI等競爭對手一起,憑借用戶友好的模型和盈利策略獲得了市場的青睞。
2025年1月,Kling AI的全球用戶訪問量環比增長了113%,海外訂閱用戶數量強勁增長,續訂率居高不下。宿華指出,該平臺正逐漸成為國際AI創作者和藝術家的首選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