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迎來了新年首場瑞雪的日子,一場聚焦于智慧能源與大模型應用的思享會在小魚易連總部成功舉行。本次活動由清華校友總會能源專委會(籌)主辦,小魚易連科技有限公司承辦,通過“線下+線上”的創新模式,吸引了近50位校友現場參與,超過300位校友則通過小魚易連視頻會議系統遠程加入。
在銀裝素裹的背景下,思享會圍繞AI大模型在能源領域的創新應用與實踐展開熱烈討論。會議由能源專委會(籌)秘書長于鴻雁主持,旨在集智探索產學研融合的新路徑,共同推動能源行業的智能化轉型與可持續發展。
會上,清華大學信息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曹軍威博士詳細闡述了AI技術在能源領域的應用場景,指出AI將在新型電力系統中發揮更大作用,助力能源行業實現綠色、安全、經濟的轉型。同時,他強調構建垂直領域大模型的重要性,以推動各種能源向智慧互聯演進。
清華大學電機系博士后陳敏博士則從“算力與電力協同”的角度,提出了通過挖掘HVDC側鋰電池備電系統的“閑置靈活性”,實現對內增效及對外創收的雙重目標。他以真實案例驗證了方案的經濟性與可靠性,為綠色數據中心建設提供了可行的技術路徑。
復旦大學計算機學院特聘教授竇德景則從產業應用視角出發,解析了大模型技術對能源行業的啟示。他特別提到,國產大模型DeepSeek通過算法優化與工程創新,實現了以更小算力規模達到國際頂尖模型性能的目標,為能源行業提供了“輕量化AI解決方案”的新思路。
會議期間,與會專家及校友就人工智能在能源領域的落地應用、數據安全、模型優化等熱點問題展開了深入交流。各方一致認為,人工智能與能源的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但也面臨著技術、標準、市場等多方面的挑戰。未來需要加強產學研用各方的協同合作,共同推動智慧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
本次活動不僅討論了AI的理論前沿,還在會議中實現了AI技術的深度滲透。小魚易連總部設立了多個分會場,包括云鏡會議室、智能雙屏會議室、互動教室等,與會校友充分體驗了視頻會議的多樣化應用場景,并結合AI實時紀要等智能會議應用,開創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智能化會議形式。
小魚易連CEO王飛表示,本次活動智能生成的結構化會議紀要,是小魚易連與DeepSeek深度融合打造的會議智能體方案的一次成功實踐。通過深度語義理解技術,實時提煉發言核心要點,既能實現遠程線上會議的智能紀要生成,也支持本地會議全程記錄以及紀要總結。這一創新應用不僅提升了會議效能,還為智慧能源建設注入了新動能。
能源專委會(籌)副秘書長蘇劍濤在總結時表示,DeepSeek技術貫穿活動全流程,從會前基于AI分析定制議題,到會中實時整合共性問題,再到會后生成結構化紀要及新聞稿,構建了智慧能源知識庫,讓每位校友都能收獲自己關注的內容。這一創新示范不僅展示了AI技術在落地應用中的突破性進展,也為參會者帶來了沉浸式AI應用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