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正逐步重塑醫療行業的面貌,特別是在深圳,這一變革尤為顯著。多家醫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引入AI輔助醫療系統,從初步問診、輔助診斷到病歷記錄,全程優化了患者的就醫流程。AI系統不僅迅速提供診斷建議,還能為醫生查找專業資料,有效減輕了他們的工作壓力。
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邊界持續拓寬,其在疾病診斷、個性化治療方案制定、手術輔助以及健康管理等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例如,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研發的AI病理大模型,能夠精確識別病變細胞,極大提升了診斷效率。而在重癥監護室,AI大模型通過整合并分析海量數據,為醫生迅速作出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隨著技術的日益成熟,AI已成為現代醫療服務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技術創新的同時也伴隨著挑戰,如患者隱私保護及算法公正性問題等。未來,需各方共同努力,確保AI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健康發展,為醫療事業的進步貢獻力量。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截至目前,我國智慧醫療相關企業數量已超過76.4萬家,且這一數字仍在持續增長。僅在2025年,新增注冊的智慧醫療相關企業就達到了約3萬家。從近五年的企業注冊數量趨勢來看,智慧醫療領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其中2024年達到了注冊數量的頂峰,新增企業超過15萬家。
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省、上海市、江蘇省的智慧醫療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全國前列,三省市的企業數量總和超過25.5萬家,占據了全國總數的33.4%。緊隨其后的是山東省和北京市,這些地區在智慧醫療領域的發展尤為突出。
據天眼查風險數據顯示,涉及司法案件的智慧醫療相關企業約占總數的2.7%,這也提醒我們在推動智慧醫療發展的同時,還需加強行業監管,確保企業的合法合規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