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自然資源管理領域迎來了一次歷史性的飛躍。阿里云與自然資源部信息中心攜手推出的“后土”大模型,正逐步揭開自然資源數智化治理的新篇章。
“后土”,這一古老神話中大地女神的名字,如今被賦予了新的使命。作為以自然資源和空間對象為核心的“跨模態”垂直行業大模型,“后土”不僅跳出了傳統大模型的應用范疇,更是在自然資源治理領域邁出了開創性的一步。
自2023年立項以來,“后土”大模型在調查監測、土地規劃和用途管制等多個方面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它如同新時代的“水電煤”,以其強大的算力和先進的算法,為自然資源治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
回顧中國自然資源信息化的發展歷程,從1999年到2009年的數字化轉變,到2010年至2018年的“上云”階段,再到2018年至今的三維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設,每一次飛躍都標志著治理效率的顯著提升。而今,“AI大模型”成為了新的拐點,引領著自然資源治理向更高層次邁進。
“后土”大模型的技術框架涵蓋了算力、數據、算法和應用等多個層面,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它不僅包括語言、視覺、多模態等先進技術,還融合了智能算力、語料處理等一系列相關技術,為自然資源治理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在實際應用中,“后土”大模型展現出了卓越的性能。以調查監測為例,中國每年要對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數百萬平方米的海域進行兩次詳細調查。過去,通過遙感影像識別國土空間要素的準確率大約為70%。而借助“后土”大模型,這一準確率提升至一級地類90%、二級地類85%以上,極大地提高了識別效率。
“后土”大模型還在執法監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自動化識別圖片內容和提供定量、定性的評估結果,它有效減輕了監管部門的工作壓力,提高了執法效率。同時,在民眾服務方面,“后土”大模型也展現了其人性化的一面。通過AI大模型和全城網辦、跨省通辦的能力,民眾可以更加便捷地查詢房產登記信息,享受更加高效的服務。
“后土”大模型的成功應用,離不開阿里云與自然資源部信息中心的緊密合作。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協同解決了數據密度大、場景密度大等難題,共同推動了自然資源數智化治理的快速發展。
在自然資源部信息中心大數據應用中心副處長肖飛看來,模型能力決定了應用場景的下限,而場景適配度則決定了上限。因此,構建自然資源行業大模型需要基礎底座與應用場景的雙向奔赴。在這一過程中,“后土”大模型不僅提升了自然資源治理的速度,更讓相關部門在與民眾溝通、交互的過程中更加溫暖、貼心。
隨著“后土”大模型的廣泛應用,自然資源治理的效率和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在城市規劃、礦產資源開發等方面,“后土”大模型不僅提供了創意性的工作輔助,還通過數據分析和計算,精準刻畫了人口資源環境等特征,助力智能優化城市設施空間布局。這一系列的成就,為構建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