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這家以知識分享和專業討論著稱的中文互聯網平臺,終于在2024年的尾聲迎來了季度盈利的曙光。自2020年上市以來,知乎經歷了四年的探索與挑戰,終于在第四季度實現了財務上的轉折點。
根據最新發布的財報,知乎在2024年全年實現了36億元的營收,其中第四季度貢獻了8.6億元的收入,并錄得了8640萬元的凈利潤,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凈虧損為1.031億元。經調整后的凈利潤為9710萬元,經調整經營利潤為2310萬元,這兩項指標均超出了市場的預期。
在營收結構上,付費會員業務成為了知乎的頂梁柱,貢獻了4.2億元的收入,占比高達48.9%。緊隨其后的是營銷服務和職業教育,分別實現了3.2億元和8400萬元的營收,占比分別為36.8%和9.8%。知乎CFO王晗表示,季度盈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運營效率的提升以及嚴格的成本管理。在第四季度,知乎的收入成本同比減少了31.5%,費用也下降了37.9%。
知乎在職業教育領域的嘗試由來已久,2022年底推出的在線職業教育平臺“知學堂”就是其在這一領域的重要布局。盡管知乎希望通過職業教育來拓展其業務版圖,但從目前的營收數據來看,職業教育還未成為知乎的主要增長動力。去年第四季度,職業教育收入僅為8400萬元,占比較小。
知乎的優勢在于其社區生態能夠為課程質量提供背書,并利用平臺流量為具體產品導流。然而,在考公、考研等細分垂類中,知乎面臨著來自中公、粉筆等頭部機構的激烈競爭。在專業度方面,知乎尚未形成明顯的優勢。不過,知學堂在過去一年中推出了包括AI應用、小紅書變現等前沿課程,試圖在課程豐富度上做出差異化。
盡管職業教育業務尚未挑起大梁,但知乎的付費會員業務依然穩健。第四季度,付費會員收入達到了4.2億元,盡管相比去年同期的4.56億元有所下降,但占比依然接近總收入的一半。付費會員業務的主力軍“鹽言故事”通過迎合消費者對短體裁的追捧,以及探索IP開發的更多可能性,為知乎帶來了穩定的收入。
然而,付費閱讀業務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如較低的ARPU值依賴規模效應,以及網文生產的同質化問題。短平快的娛樂消遣內容很難承載知乎作為專業、智識內容社區的未來期許。因此,知乎將目光投向了AI領域,希望借助這一前沿技術來突破現有的價值窠臼。
知乎CEO周源在業績會上回應了大語言模型是否會替代知乎的問題。他表示,AI是知乎“借力上青云”的機會,因為知乎的專家網絡能夠解決AI時代的可信賴問題,AI將放大頭部專家的價值。知乎設計的融合邏輯是,讓AI制造的內容幻覺與專業內容創作者的“把關”相結合,以此讓前沿技術在與人的協作中發揮更大的價值。
目前,承載這一戰略構想的主要產品是知乎直答。這款AI搜索工具支持多種數據源,提供知識庫功能,方便用戶集中管理和信息整合。今年2月,知乎直答接入了“滿血版”DeepSeek-R1,以提升生成質量。而其區別于其他競品的“溯源功能”,能夠支持搜索結果直接溯源到知乎答主的真實創作,為社區引流。
財報顯示,截至今年3月,知乎直答的用戶活躍度已達到千萬級別。未來,知乎將繼續加強AI與社區的鏈接,推出直答的新版本,并計劃用AI賦能更多社區workflow,以提升效率。
知乎在戰略選擇上展現出了某種矛盾的清醒。一方面,它希望維護平臺作為中文互聯網“專業內容高地”的尊嚴;另一方面,又需要依靠鹽言故事的爽文內容來支撐營收。在AI大模型時代,知乎既強調專家網絡的不可替代性,又在直答產品中將個人創作挪用為AI的語料。
值得注意的是,資本市場對知乎的耐心正在發生微妙變化。當投資者開始用“AI概念股”的標準來重新評估這家公司時,知乎或許已經意識到,比起盈利數字本身,如何讓市場相信它能突破知識社區的價值窠臼,才是真正的考驗。隨著互聯網下半場的競爭焦點轉向AI原生應用與生態重構,知乎這個剛剛學會盈利的優等生,正面臨著重新定義游戲規則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