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零售領域近期迎來了兩大重要動態,標志著該行業的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首先,美團旗下的小象超市宣布將沙特作為出海的第一站,這一消息在12月中旬被媒體廣泛報道。緊接著,在11月1日,七鮮在完成了倉店一體化布局并整合京東買菜業務后,發起了新一輪的價格競爭。美團的出海舉措表明,小象超市的商業模型已經成熟,是時候向更廣闊的市場進發。而京東加強戰略投入,則反映出國內即時零售市場的競爭已趨于白熱化。
回顧歷史,2018年社區團購的興起曾引發一場行業大戰。劉強東在2020年年底親自帶隊,將京喜事業部升級為事業群,然而京喜拼拼并未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在2021年的高峰期,京喜拼拼的日均單量不足700萬單,遠低于美團優選和多多買菜超過4000萬單的水平。如今,即時零售領域的前排選手不僅有美團這樣的前置倉模式倡導者,還有山姆這樣玩轉倉店一體的巨頭,而曾經作為阿里“新零售”明星的盒馬,也緊隨其后。
美團的自營前置倉業務“小象超市”與其國際外賣業務Keeta一同出海,Keeta在香港和沙特均取得了顯著成績,迅速登上當地飲食應用榜前列。美團創始人王興的狼性戰略在此時顯得尤為突出,他與拼多多創始人黃崢一樣,都經歷過嚴酷的創業環境,因此聚焦主業成為了他們的共識。美團的新業務主要圍繞核心本地商業展開,包括快驢、小象超市和美團優選,這些業務均緊密圍繞本地生活服務。
小象超市的前置倉業務在美團即時零售布局中占據核心地位。美團閃購作為核心本地商業的一部分,其閃電倉數量已超過3萬個,日均訂單量突破1000萬單,增速遠超外賣業務。美團計劃到2027年建成10萬個閃電倉,以進一步鞏固其在即時零售市場的地位。在最新的財報會上,美團CFO陳少暉強調了閃購業務用戶數和交易頻次的顯著增長。
美團2024年Q3財報
美團不僅在高線城市占據優勢,還在積極拓展下沉市場。截至10月,美團閃電倉在下沉市場已達到1866家。美團副總裁肖昆認為,所有具備外賣業務的城鎮都是閃電倉即時零售的潛在市場。閃電倉的目標直指便利店,通過更高的SKU數量和銷售額,以及更高的凈利潤率,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閃電倉的貨盤以應急需求為主,如梯子、紙箱等,滿足了用戶的即時需求。
前置倉模式并非新鮮事物,叮咚買菜等生鮮電商曾在此領域先行探索。叮咚買菜通過縮減前置倉數量并聚焦核心區域,成功實現了扭虧為盈。山姆中國在電商領域的成功也證明了前置倉模式的可行性,其“一小時極速達”訂單占比高達70%。然而,阿里系的盒馬鮮生在對待前置倉的態度上則顯得更為謹慎,直到今年8月才在上海重啟前置倉業務。
當前,即時零售領域的競爭主要集中在前置倉模式和倉店一體模式之間。美團小象超市等前置倉模式強調低價策略,而盒馬、山姆等倉店一體模式則更注重品質。在“消費降級”的背景下,中國消費者對零售商品的品質仍有一定要求。因此,這些即時零售玩家都在品質和價格之間尋找平衡點,試圖找到最優解。
美團小象超市作為新一代便利店,在同城配送方面擁有顯著優勢。如果小象超市能夠成功完成三線以下城市的布局,并在海外市場中取得突破,其全球采購量將進一步降低成本,從而增強品控能力。屆時,小象超市將更有力地挑戰山姆等倉店一體模式的巨頭。同時,這也將給倉店一體模式的玩家們帶來新的挑戰:在美團小象的攻勢下,他們能否成功反擊?無論如何,商家間的競爭將促使消費者獲得更多低價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