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純想,一個從文學跨界到編程的斜杠青年,近日在IF 2025創新大會上分享了他的獨特經歷與見解。原本以小說家身份為人所知的他,憑借對技術的熱愛與探索,成功轉型為獨立開發者,并推出了兩款備受歡迎的AI應用。
趙純想的轉型之路并非一帆風順。他坦言,三年前自己還對編程一無所知,完全是個IT行業的門外漢。然而,對文學創作的熱愛與追求,讓他逐漸意識到產品控制力的重要性。在目睹了從創意到產品過程中的層層削弱后,他決定親自學習編程,以便更精準地實現自己的創意。
他的第一款AI應用“胃之書”在App Store美食佳飲板塊取得了顯著成績,一度僅次于下廚房,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趙純想認為,胃之書的成功不僅在于其美食相關的功能,更在于它利用AI技術帶來的交互范式轉移,為用戶提供了獨特的心理情緒價值。用戶在使用過程中,仿佛能感受到應用的“生命”在成長,這種體驗讓胃之書贏得了用戶的青睞。
趙純想的第二款應用“陌生人鬧鐘”同樣利用了AI技術。這款應用通過AI對用戶貢獻的語音進行審核與篩選,確保語音內容符合早安的主題。AI不僅大大減少了人力成本,還放寬了個人開發者的想象力。趙純想表示,如果沒有AI的幫助,這款應用將難以實現。
在演講中,趙純想還分享了自己對獨立開發的見解。他認為,心理能量、最小化思路以及社媒放大是獨立開發者最需要注意的三個點。心理能量是支撐開發者不斷前進的動力;最小化思路則意味著不要追求完美,先上線再迭代;而社媒放大則是利用社交媒體平臺擴大應用的影響力。
趙純想強調,AI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個體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放大效應。然而,AI并不能完全替代個體的努力與天賦。他鼓勵大家勇敢地向技術邁出一步,利用AI技術實現自己的夢想。
趙純想的演講不僅為聽眾帶來了關于AI輔助編程時代下獨立開發的寶貴經驗,更激發了大家對未來的無限遐想。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有夢想并勇于嘗試,跨界與轉型并非遙不可及的夢想。
趙純想還提醒大家,不要盲目追求網傳的快速開發神話。真正的獨立開發需要耐心、毅力與持續的迭代。他鼓勵大家從最小化思路出發,先做出一個可用的產品,再不斷進行優化與改進。
最后,趙純想以胃之書用戶的真實照片為例,表達了自己對產品的深刻理解。他認為,每一個產品都承載著用戶的情感與故事。正是這些故事,讓產品變得不再虛無,而是充滿了溫度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