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DeepSeek等尖端大模型的持續演進,數字人技術的應用疆域正不斷拓展,從內容創造邁向互動交流,再由智能客服升級至文化交流的新高度,這一系列變革吸引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然而,技術迭代的浪潮往往伴隨著盲目跟風后的失望。當華為、京東、百度、美團等科技巨頭紛紛布局數字人領域時,一些市場投機者嗅到了新的“商機”。
他們打著高科技的幌子,利用公眾對新生事物的好奇心理,編織出“輕松月入數萬”的美夢,一邊誘使一批批代理商落入陷阱,一邊卻僅提供表情生硬、邏輯混亂的半成品。
實際上,數字人技術遠未達到無所不能的階段,整個行業正處于“冷靜期”。因此,此時以數字人為噱頭宣揚“躺賺”神話的人,無疑是在伺機收割“韭菜”。
徐銘,一位經營著兩家烤肉店的老板,最近被同行們關于數字人直播的討論所吸引。據說,這種直播方式投資少回報高,引流效果遠超傳統達人探店。于是,徐銘開始接觸幾家軟件服務商,但得到的回應大多是:“聰明人已經行動了。”
徐銘發現,市面上的軟件服務商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真心銷售軟件,靠服務盈利;另一類則是屢試不爽的代理加盟模式。而第二種模式顯然更為普遍。
一家服務商向徐銘介紹了他們的直播系統,包括視頻+直播版AI數字人系統和AI自動播系統,功能看似強大,價格也相對合理,每年軟件費用2980元,定制形象和聲音則需額外付費。然而,服務商不斷推銷代理模式,承諾高額回報,這讓徐銘心生疑慮。
該服務商的代理模式分為四級,從初級到戰略代理,費用從6000元至59800元不等,高級別代理可享受免費貼牌服務和更低廉的后續費用。但服務商對于數字人直播的規則和風險卻避而不談,僅簡單提及平臺限制,并未深入解釋可能面臨的封號風險。
相比之下,另一家大廠旗下的數字人直播軟件服務商在合作洽談中明確指出了潛在風險,包括平臺對第三方數字人直播的限制,可能導致扣分或封號。這讓徐銘意識到,市面上的軟件服務商質量參差不齊,稍有不慎就可能給自己的店鋪帶來損失。
事實上,不僅徐銘這樣的企業級用戶可能成為“韭菜”,就連零散的小型用戶也未能幸免。待業在家的鄭敏敏在看到一條宣傳數字人直播的廣告后心動不已,但付費后卻發現效果遠不如預期,動作僵硬、口型對不上,一開播就被平臺判定為低質內容,反而毀了自己的賬號。
多位電商博主和平臺政策也表明,盡管數字人市場近年來增長迅速,但數字人直播目前仍只能作為輔助工具。抖音、視頻號、快手等平臺均對數字人直播有嚴格限制,禁止無人直播和完全由AI驅動的互動,強調真人實名認證和實時互動的重要性。
因此,盡管數字人市場規模預計將持續增長,但并不意味著每個人都能從中獲利。技術發展是真實的,但那些聲稱能帶你賺錢的人往往是不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