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轉型的洪流中,一家專注于企業級實時數據智能的服務商——滴普科技,正加速向香港資本市場邁進。繼今年6月首次提交上市申請后,滴普科技再次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意圖在主板掛牌上市。此次上市,中信證券、民銀資本、國泰君安國際等多家知名機構擔任其聯席保薦人。
滴普科技,這家成立于2018年的企業,由華為和阿里前高管趙杰輝創立。趙杰輝,擁有超過20年的信息技術行業經驗,曾在華為擔任核心技術專家,并在阿里云擔任高級技術專家及企業事業部總經理。這樣的背景,無疑為滴普科技的技術基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滴普科技自成立之初,便以“數據中臺”為切入點,致力于幫助企業整合分散的IT系統。隨著生成式AI技術的興起,滴普科技也緊跟時代步伐,基于其AI-Ready的FastData Foil數據融合平臺和Deepexi企業級大模型平臺,成功轉型為企業級AI應用解決方案供應商。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滴普科技是中國首批構建AI-Ready數據融合平臺的大模型人工智能應用解決方案專業提供商。
在商業化方面,滴普科技展現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從2022年至2024年,其年營收從1.01億元增長至2.43億元,年均復合年增長率為55.5%。客戶數量也從129家擴展至245家,其中大客戶年均貢獻超150萬元收入,企業級客戶的復購率達到了33.1%。滴普科技的大客戶涵蓋了消費零售、制造、醫療、交通等多個行業的領軍企業。
然而,營收增長的同時,滴普科技也面臨著盈利的挑戰。2022年至2024年,公司分別虧損6.55億元、5.03億元和12.5億元。對于虧損原因,公司解釋稱與股份支付開支和附有優先權的股份公允價值變動等因素有關。隨著公司在研發方面的大量投入和全球業務的拓展,未來一段時間內,滴普科技預計仍將繼續產生虧損。
盡管面臨盈利壓力,但滴普科技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并未減少。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研發費用分別占年度總收入的93.7%、63.8%和33.5%。未來,滴普科技還計劃投入大額資金建設算力平臺,以進一步提升其技術實力。
在行業層面,企業級大模型AI應用市場正迎來快速增長。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2024年中國企業級大模型AI應用市場規模已達386億元,預計2029年將突破2394億元。然而,在巨大的市場機遇面前,滴普科技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在通用大模型領域,百度、阿里、騰訊等巨頭擁有生態優勢;在垂直場景方面,第四范式、星環科技等競爭對手也已建立先發優勢。
為了應對競爭壓力,滴普科技也在積極構建服務生態。公司與英特爾共建云邊協同實驗室,降低數據處理時延;與達夢數據庫戰略合作,實現國產化替代方案的全棧適配。滴普科技還注重開發者生態布局,通過DEEPNOVA開源社區擴大影響力,重構傳統企業服務的價值鏈條。
如果成功上市,滴普科技將利用籌集的資金進一步加強研發實力,擴大市場份額。公司將投資于AI-Ready數據融合平臺、企業級大模型平臺以及FastData和FastAGI方案的研發;建立自己的算力平臺;并成立專業團隊,針對消費零售、制造、醫療及交通行業提供專業擴張支持。同時,滴普科技還將考慮投資收購潛在標的,以加速其業務增長。
滴普科技的故事,是數字化轉型浪潮中的一抹亮色。在巨頭林立的市場中,滴普科技通過深度技術創新,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然而,上市只是新的起點,滴普科技仍需面對盈利壓力、市場競爭等多重挑戰。唯有構建起可復制的商業閉環,滴普科技才能在數字化浪潮中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