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巨頭們的版圖中,中美互聯網的差異日益顯著,展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曾多次表達對騰訊及其旗下微信產品的濃厚興趣,視其為X應用的未來模板,一個集社交、支付與生活服務于一體的超級平臺。反觀騰訊,盡管微信生意興隆,但公司管理層在三季度業績會上坦承,中國的人工智能(AI)收入增長不會像美國那樣迅猛,即便騰訊在AI大模型和企業服務領域已有深厚布局。
2024年,中美互聯網企業的盈利模式和增長動力呈現出鮮明對比。在中國,以騰訊游戲為代表的手游市場持續繁榮,老游戲IP煥發新生,推動騰訊游戲收入連續兩個季度實現雙位數增長。相比之下,美國游戲巨頭EA卻面臨轉型挑戰,凈利潤大幅下滑,即便是被譽為“美國騰訊”的它,在商業表現上也難以望騰訊項背。法國游戲公司育碧同樣遭遇困境,股價腰斬,面臨被收購的風險,凸顯出中美游戲市場商業模式的巨大差異。
電商領域,中國市場的吸金能力同樣令人矚目。拼多多旗下的Temu在全球市場迅速崛起,成為下載量冠軍,而在國內,電商三巨頭阿里、京東、拼多多牢牢占據盈利榜前列。反觀美國,亞馬遜等傳統電商巨頭面臨增長壓力,利潤率偏低,即便是推出類似拼多多的折扣商店,也難以抵擋來自中國的跨境電商競爭。然而,品牌獨立站和零售商的電商平臺在美國卻表現出色,沃爾瑪等企業的電商銷售額大幅增長。
在AI領域,中美互聯網企業的探索路徑截然不同。騰訊管理層指出,中國缺乏活躍的SaaS生態系統,ToB市場不成熟,導致AI收入增長難以爆發。而在美國,微軟憑借Office、Windows等產品的長期布局,以及強大的云服務,成功將Copilot等AI功能商業化,預計下個季度將帶來百億美元運營利潤。谷歌同樣在AI領域受益匪淺,云服務收入大幅增長,成為增長引擎。中國互聯網企業則在探索適合自己的AI商業模式,如騰訊將AI融入龐大生態,抖音則進軍AI玩具市場,展現出獨特的創新力。
中美互聯網在其他領域也呈現出相反趨勢。荷爾蒙經濟方面,OnlyFans在美國大火,而陌陌卻遭遇收入利潤雙下滑。長視頻領域,愛奇藝面臨增長壓力,而奈飛則在短視頻沖擊下股價屢創新高,成為優秀生意的代表。OTA方面,攜程業績大放異彩,而Booking利潤增長停滯。社交媒體領域,Reddit成功上市,用戶增長迅速,日活用戶同比增長近五成,展現出古老商業模式的勃勃生機。在中國年輕人擁抱短視頻的同時,美國年輕人卻大規模涌入Reddit這樣的古老社區,這種差異令人費解。
盡管中美互聯網市場存在諸多差異,但每個市場都有其獨特的商業機遇和成功故事。無論是騰訊的手游帝國、拼多多的全球擴張,還是微軟的AI商業化、奈飛的強勁增長,都證明了這一點。中美互聯網企業無需彼此羨慕,每個市場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和潛力,等待著勇敢的探索者和創新者去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