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零售市場掀起了一場波瀾,焦點直指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在一系列戰略部署中,阿里巴巴宣布將剝離其兩大零售板塊——銀泰百貨與高鑫零售的股權,此舉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據悉,阿里巴巴首先放出了高鑫零售(6808.HK)的全部股權,預計交易金額將高達131.38億港元。高鑫零售,以大潤發超市為核心品牌,在國內市場擁有深厚的根基,門店網絡覆蓋了200多個城市。此次接盤的,是國際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德弘資本的創始人劉海峰,同時也是知名女演員陳好的丈夫。
而就在這一消息發布前半個月,阿里巴巴還完成了對銀泰商業股權的出售,交易金額約為74億元人民幣。兩筆交易相加,阿里巴巴成功套現約197.61億元人民幣。這一系列的動作,讓市場開始猜測,阿里巴巴是否正在調整其新零售戰略的方向。
回顧高鑫零售的發展歷程,其前身大潤發自1996年創立以來,經歷了快速的增長。特別是在2008年至2010年間,大潤發的營收從335.46億元躍升至404.32億元,成功超越家樂福,成為中國零售百貨業的佼佼者。2011年,高鑫零售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年營收穩定在千億元以上,凈利潤超過20億元。
然而,從2018年開始,隨著電商的崛起,線下零售行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大潤發也不例外。盡管公司曾試圖通過自建電商平臺“飛牛網”進行轉型,但效果并不理想。最終,大潤發選擇了與阿里巴巴合作,先后于2017年和2020年出讓股份,阿里巴巴成為了高鑫零售的控股股東。
盡管阿里巴巴的加入為高鑫零售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近年來,其業績并未出現明顯好轉。2024財年,高鑫零售的營收相比歷史峰值下降了近30%。同時,阿里巴巴在高鑫零售的投資也遭受了巨大損失。從首次入股到增持控股,阿里巴巴收購高鑫零售股權的總成本高達504億港元,而如今以最高131.38億港元的價格出售,賬面虧損達到了約372.62億港元。
同樣,阿里巴巴還出售了其持有的銀泰百貨股權。銀泰百貨曾是中國百貨業的領軍企業,但在電商的沖擊下,也陷入了困境。2014年,阿里巴巴斥資53億港元入股銀泰商業,成為其第二大股東。然而,隨著線下零售行業的持續低迷,阿里巴巴最終決定退出,所得款項約為74億元人民幣,同時預計因出售而產生的虧損約為9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