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證券業協會揭曉了2024年度證券公司投行業務質量評價結果,該評價涵蓋了96家從事股票保薦、債券承銷、并購重組財務顧問及北交所相關投行業務的證券公司。評價結果顯示,A類公司有11家,B類66家,而C類則達到了19家。值得注意的是,銀河證券在本次評價中的表現有所下滑,從之前的B類降至C類。
銀河證券曾設定了“到2025年,打造國內一流、國際優秀的現代投行”的戰略目標,然而,投行業務目前并不是其強項。從2024年前三季度的財務數據來看,銀河證券的營收達到了270.86億元,凈利潤69.64億元,這兩項指標均位列上市券商前五名。然而,其投行業務凈手續費收入僅為3.66億元,占整體營收的比重僅為1.35%。銀河證券的投行收入主要依賴債券融資,全年沒有A股IPO項目成功過會。
除了項目儲備不足,銀河證券在投行業務的執業質量上也多次受到監管部門的點名。根據2023年底修訂發布的《證券公司投行業務質量評價辦法》,評價體系涵蓋了內控制度建設、執業質量以及評價調整項等多個方面。在執業質量評價期內,銀河證券曾因未充分披露信息以及未核查項目實控人面臨的重大訴訟和負面輿情,被深交所通報批評。
2024年10月,銀河證券還收到了證監會的責令改正通知,要求其提升投行業務質量,并健全內控制度和工作流程。證監會調查發現,銀河證券在項目執行中存在未勤勉盡責、質控內核把關不嚴等問題。在信息披露方面,也存在債券發行結果公告未披露自身認購情況等不足。
在ESG報告及各項定期公告中,銀河證券對于投行業務質控內核的相關信息披露較為有限。盡管公司介紹了審計部門對債券融資業務項目質量管理的專項審計,以及法律合規總部開展的現場合規檢查,但尚未披露有關投行質控內核的管理架構、流程機制以及業務人員培訓與文化建設等詳細信息。
在合規經營方面,銀河證券歷年都將“合規經營”作為ESG實質性議題之一。然而,2024年,銀河證券仍因私募基金業務管理、客戶身份識別等內控合規問題,以及反洗錢方面的違規行為,多次受到人民銀行、證監會及地方證監局的行政處罰和監管措施。包括因私募基金代銷、托管職責履行及分支機構管理不審慎,被證監會發出警示函;因未能按規定執行客戶身份識別,被人民銀行罰款159萬元;以及因場外期權和股票質押業務操作不嚴謹,受到北京證監局的警示函。
銀河證券在子公司管理和一線員工行為管控方面也存在不足。全資子公司銀河金匯因涉及違規交易、高杠桿操作等問題,被深圳證監局責令改正并暫停新增私募資產管理產品備案3個月。同時,浙江和廣東兩地證監局分別對銀河證券違規員工進行了處罰,包括杭州某營業部員工違規委托證券經紀人以外的個人進行投資者招攬活動,以及廣州某營業部從業人員違規炒股。
在ESG評級方面,銀河證券的表現也有待提升。根據國際知名指數機構MSCI的最新評級信息,銀河證券的ESG評級仍為BB級,連續三年未有提升,在國內券商ESG評級排名中未能進入前15名。目前,國內共有35家券商獲得MSCI ESG評級,銀河證券在這一領域仍需努力追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