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領域的重大動態中,OpenAI與微軟正深陷一場關乎未來走向的高風險談判。這場談判的核心在于重新定義兩者間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合作關系,旨在為OpenAI的首次公開募股(IPO)鋪平道路,并確保微軟能持續獲得前沿的AI技術。
談判的焦點集中在股權分配與技術授權兩大關鍵議題上。微軟已向OpenAI投資超過130億美元,正尋求在OpenAI重組后能夠獲得的股權比例。同時,雙方正著手修訂2019年簽署的、有效期至2030年的合作協議,該協議涉及微軟對OpenAI知識產權的訪問權限及產品銷售的收入分成。
據悉,微軟提出了一個折衷方案:愿意放棄部分重組后OpenAI營利業務的股權,以換取2030年后新技術的使用權。這一提議對OpenAI的重組計劃至關重要,將深刻影響其從企業服務向通用人工智能(AGI)開發的轉型之路。
OpenAI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曾明確表示,公司的目標是開發出超越人類能力的通用人工智能。這一宏偉目標需要巨額資金來支撐企業的擴張和IPO計劃。為此,OpenAI上周調整了策略,放棄了之前備受爭議的剝奪非營利董事會最終控制權的計劃,轉而保留了將業務部門轉變為公共利益公司(PBC)的方案。這一模式旨在平衡社會公益與盈利,已被競爭對手Anthropic和埃隆·馬斯克的xAI所采用。
然而,OpenAI的擴張計劃并非一帆風順,它與最大投資者微軟之間的關系也出現了微妙的變化。盡管雙方仍保持著密切的合作,微軟將OpenAI技術集成至其軟件產品,并提供大量計算資源用于AI模型訓練,但OpenAI的一系列競爭舉措引發了雙方的緊張關系。OpenAI正向企業客戶積極推廣AI產品,并與日本軟銀、拉里·埃里森的Oracle等合作,共同打造名為“星際之門(Stargate)”的龐大計算基礎設施。
微軟內部一位高級員工透露:“摩擦部分源于風格。OpenAI對微軟說,‘給我們錢和計算資源,別管我們,跟著我們一起享受旅程就行了。’這自然會導致緊張關系。”而OpenAI方面則回應稱:“微軟仍希望轉型成功。情況尚未失控,也非公開對抗。這是一場艱難的談判,但我們有信心達成協議。”
值得注意的是,OpenAI自2015年由Sam Altman、埃隆·馬斯克等11人創立為非營利性組織以來,一直在探索營利性模式。2019年,OpenAI推出了營利性子公司,允許外部投資者以未來利潤分成并設置上限為條件進行投資。然而,隨著投資者對明確回報的期待日益增強,OpenAI的轉型變得迫在眉睫。
近期,OpenAI從軟銀、微軟、Thrive Capital和Altimeter Capital等風險投資公司籌集了巨額資金。這些融資協議明確規定,投資者將在OpenAI轉為公共利益公司后獲得相應股權比例。若轉型未能如期完成,投資者可能會選擇收回部分或全部資金。因此,轉型為更傳統的營利性組織成為了籌集巨額資金的必要條件。
然而,OpenAI的轉型計劃并非一帆風順。這一計劃引發了多方爭議,即使與微軟達成協議,OpenAI仍面臨諸多障礙。批評者認為,OpenAI正優先追求利潤,偏離了其造福人類的初衷。甚至有人通過法律行動試圖阻止公司重組。特拉華州總檢察長也表示將審查OpenAI的轉型計劃,以確保其符合法律要求并與其慈善宗旨一致。
OpenAI與微軟的這場談判不僅關乎雙方合作的未來走向,更反映了OpenAI在資本需求與公益使命之間的艱難抉擇。如何在投資者期望、法律約束和公眾信任之間找到平衡,將是OpenAI實現其通用人工智能目標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