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ES 2025盛會上,英偉達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發表了一場備受矚目的主題演講,正式拉開了新的一年里人工智能領域的帷幕。他詳細介紹了英偉達在未來一年內面向消費者與企業用戶的AI戰略規劃,并首次公開了一系列創新軟件技術,旨在推動人形機器人的訓練進程,并為各類AI應用提供動力。
然而,演講結束后,英偉達的股價卻出現了大幅波動,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周一,其股價跌至140.14美元,跌幅達到6.22%,創下自2024年9月3日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這一波動導致英偉達的市值一夜之間減少了約227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6668億元。《華爾街日報》分析認為,這可能是由于投資者對此次活動的利好消息已經提前消化,并在演講后選擇了獲利了結。
盡管股價有所波動,但英偉達在AI領域的地位依然穩固。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工業血液,英偉達的GPU在行業內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此次演講中,黃仁勛宣布推出了一款名為Project DIGITS的個人AI超級計算機,這款產品將面向全球的AI研究人員、數據科學家以及學生群體。
Project DIGITS采用了英偉達全新的GB10 Grace Blackwell超級芯片,這是該公司迄今為止生產的最小巧的Grace Blackwell芯片。據黃仁勛介紹,GB10芯片是英偉達長期研究的秘密武器。通過官方演示,我們可以看到,這款手掌大小的超級計算機將GB10與128GB的統一內存和4TB的存儲空間相結合,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可以放置在辦公桌上的AI計算系統。據悉,該產品預計將于今年5月正式上市,起售價為3000美元。
除了推出新的芯片和臺式機外,英偉達還展示了其全新的Cosmos平臺。該平臺集成了最先進的生成式世界基礎模型(WFM)、高級標記器、護欄以及加速視頻處理管道等功能,旨在推動自動駕駛汽車和機器人等物理AI系統的開發進程。Cosmos為開發人員提供了一種便捷的方式,通過生成大量真實、基于物理的合成數據來訓練和評估他們的模型。這意味著開發人員可以在虛擬環境中模擬各種使用場景,而無需使用昂貴的機器人或將汽車置于真實的道路環境中進行測試。他們還可以通過微調Cosmos WFM來構建定制化的模型。
近年來,英偉達憑借其GPU在大型數據中心訓練AI模型方面的優勢,成功占據了人工智能芯片市場的主導地位。隨著公司對AI相關服務的不斷開發、投資和推廣,英偉達已經獲得了顯著的利益。特別是其最近推出的Blackwell架構,更是引起了客戶的極大興趣和關注。
從財務數據來看,英偉達在2025財年第三季度的營收達到了350.82億美元,同比增長了94%。其中,數據中心業務的營收為308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12%,預計年收入將達到1400億美元。華爾街分析師也預測,英偉達在第四季度的銷售額將增長72%。
然而,英偉達也面臨著來自外部的競爭壓力。盡管meta、微軟、亞馬遜和谷歌等大公司為其創造了過半的營收,但這些公司同樣在積極研發自己的人工智能芯片。例如,谷歌在12月12日宣布其第六代TPU Trillium已經正式上市。而微軟則在Microsoft Ignite 2023上發布了自研的AI加速器芯片Microsoft Azure Maia,用于支持OpenAI模型、Bing、GitHub Copilot和ChatGPT等AI工作負載的云端訓練和推理。
這些科技巨頭紛紛轉向自研AI芯片,并垂直整合其供應鏈,長期來看可能會對英偉達的市場需求造成一定的影響。然而,據全球市場調研機構Omdia的估計,微軟在2024年購買的用于人工智能的英偉達Hopper架構芯片數量仍然遠超其他客戶,包括其云計算競爭對手亞馬遜和谷歌。這表明,在構建下一代AI系統的競爭中,英偉達仍然保持著領先地位。
英偉達首席財務官Colette Kress也表示:“Blackwell的需求令人震驚,我們正在競相擴大供應規模,以滿足客戶對我們的巨大需求。”她透露,英偉達已經開始與管理咨詢和信息外包商Accenture、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勤業眾信等合作伙伴合作,共同設計未來的AI應用。在這些應用中,代理式人工智能(agentic AI)將成為重要的一環。
在當前緊迫的AI競爭環境中,英偉達憑借其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仍然保持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未來,隨著AI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英偉達有望繼續在AI領域發揮引領作用,推動整個行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