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互聯網行業的權力結構正悄然發生變化,首席財務官(CFO)的角色日益凸顯,成為引領企業航向的關鍵人物。
2024年末,盒馬鮮生新任CEO嚴筱磊宣布了一項令人矚目的成績:在連續九個月實現整體盈利的基礎上,盒馬取得了雙位數增長,顧客數激增超過50%。在接任CEO之前,嚴筱磊是盒馬的CFO,她接過創始人侯毅的接力棒,肩負起了帶領團隊實現盈虧平衡的重任。
盒馬的故事只是冰山一角,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將掌舵權交給了CFO。2021年,小米前CFO周受資成為TikTok的首席執行官;2022年,華為前CFO孟晚舟出任輪值董事長;2023年,京東提拔CFO許冉接替徐雷成為CEO;同年,阿里宣布蔡崇信成為集團董事會主席,而他的前任張勇也是CFO出身;2024年末,螞蟻集團CFO韓歆毅接任CEO一職。
這些科技公司紛紛將CFO推向臺前,傳遞出一個明確信號:互聯網行業已告別野蠻生長的階段,進入了注重成本控制和效益提升的守成期。CFO們憑借獨特的思維方式,開始在企業決策中發揮關鍵作用。
相較于那些自帶話題熱度的創始人,CFO們往往更為低調,他們更傾向于在幕后默默工作,專注于業務條線的整合與優化。阿里內部曾形容馬云為夢想家,而張勇則是高效的執行者。在張勇的領導下,阿里實現了“互聯網+”的全方位布局。然而,當非核心業務成為累贅,影響集團整體效率時,蔡崇信承擔起了“修剪枝葉”的任務,其中新零售成為重點清理對象。2024年,阿里逐步退出傳統零售業務,聚焦電子商務的核心盈利部分。
在蔡崇信的帶領下,阿里開啟了“斷舍離”模式,相繼減持了多家公司的股份,包括快狗打車、B站、陌陌、網易云、小鵬汽車、光線傳媒等。同時,關于阿里新零售業務出售的消息不絕于耳。2025年初,阿里發布公告,將高鑫零售的全部股權出售給德弘資本,這標志著阿里在新零售領域的一次重大調整。
嚴筱磊接管盒馬后,也迅速采取了“精簡策略”,明確了盒馬鮮生和盒馬NB的主要發展方向,并加速縣級城市的門店擴張。京東前CFO許冉掌舵后,同樣聚焦核心電商業務,大力發展平臺內容生態,推出數字人直播和京東采銷直播IP,同時努力擺脫3C家電平臺的標簽,擴大產品品類,強化日用百貨商品業務。
CFO們的上臺并非偶然。在互聯網行業進入成熟期后,他們憑借精明的財務管理能力,成為帶領企業穩定發展的理想人選。他們不僅見證了大廠的崛起,還親手操辦過大型并購案,為公司發展立下汗馬功勞。許冉曾主導京東完成多起上市公司并購和業務重組;孟晚舟一手打造了華為的財務體系,為公司奠定了堅實的經營基礎;周受資在小米上市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并參與了小米的對外投資布局。
在周受資擔任TikTok CEO期間,面對高壓監管環境,他憑借強大的戰略思維和全球視野,帶領團隊積極應對挑戰。為了贏得輿論支持,他頻繁用數據展示TikTok的影響力,并在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剝離TikTok法案后,迅速發起保衛戰。
新一代CFO們不僅擅長財務管理,還具備對核心業務變動的敏銳嗅覺。在互聯網公司業務融合、追求組織效率的背景下,他們對業務的介入程度越來越高。隨著電商玩家圍繞低價展開激烈競爭,CFO們的適時接任為作戰提供了充足的資源支持,并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決策。例如,618大促后,淘天集團調整了銷售目標,不再盲目追求低價帶來的高訂單量。
韓歆毅接任螞蟻CEO后,立即對組織架構進行升級,成立數字支付事業群和支付寶兩大事業群,并實施輪值總裁制。CFO們接管公司最高權力,標志著互聯網行業告別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代,轉而在存量市場中尋求新的增長點。
展望未來,互聯網大廠仍面臨諸多挑戰。阿里繼續加碼核心電商業務,成立電商事業群,全面整合國內外電商資源,以應對國內外市場的激烈競爭。京東則在即時零售領域與美團、沃爾瑪等頭部玩家展開短兵相接的較量。盒馬作為阿里的新零售代表,仍需證明其經營和盈利能力。隨著人工智能浪潮的持續推進,CFO們還需對投資項目進行合理判斷和風險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