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股人形機器人的熱潮,吸引了眾多科技巨頭和投資者的目光。此前,特斯拉與華為在機器人產業鏈的布局已經引起了廣泛關注,而今,這一領域的動態再次成為市場焦點。
盡管全球資本市場近期波動不斷,但機器人賽道卻異軍突起,成為A股市場的一大亮點。這一趨勢背后,是多重利好消息的疊加。
首先,英偉達CEO黃仁勛在CES展會上的演講中預言,人形機器人的時代即將到來。他透露,英偉達已與14家機器人企業達成合作,其中包括6家中國企業,如宇樹、智元、星動紀元等。這一消息無疑為機器人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緊接著,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也透露了Optimus人形機器人的最新進展。他表示,特斯拉計劃在未來幾周內對Optimus進行重大更新,并預計2025年實現小批量生產,2026年則有望實現大規模量產。馬斯克對團隊的進展表示滿意,并期待在2026年生產5萬到10萬臺Optimus。
OpenAI也在積極布局機器人領域。據其硬件主管發布的招聘信息顯示,OpenAI正在重新組建機器人部門,致力于自主研發機器人及定制傳感器套件。這一舉動進一步證明了科技巨頭對機器人產業的重視。
與此同時,華為也在不斷推進其極目機器人的迭代更新,并同步進行國產供應鏈的更新。這一舉措不僅有助于提升華為在機器人領域的競爭力,也為國產供應鏈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回顧上一輪機器人行情,柯力傳感作為人氣中軍,股價在短短一個月內接近翻倍。該公司是國內少數能向全球市場提供中高端應變式傳感器及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其六維力傳感器送樣已直接與華為公司對接并交付。這一案例再次證明了機器人產業的巨大潛力和市場關注度。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機器人行情的導火索是馬斯克的采訪。與上一波機器人行情主要集中在華為產業鏈不同,這一次的機遇將更多地聚焦在特斯拉產業鏈當中。為了幫助投資者更好地把握這一機遇,有專業機構整理了一份《機器人潛力名單》,其中包括特斯拉產業鏈核心企業、小而美隱形冠軍等。
該名單的發布,無疑為投資者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回顧過去,該機構在固態電池、豆包產業鏈等領域的布局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訂閱的讀者從中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