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一年之初,阿里巴巴集團宣布了一項重大戰略調整,決定剝離非核心資產,包括大潤發、高鑫零售以及銀泰百貨等,以更加專注于其核心業務的發展。
2025年1月1日晚間,阿里巴巴集團對外公布,已與德弘資本達成協議,將以最高約131.38億港元的價格,出售其持有的高鑫零售全部股權,占高鑫零售已發行股份的78.7%。此前,阿里巴巴已先行通過出售銀泰百貨的全部股權,套現約74億元人民幣。至此,阿里巴巴在非核心資產上的退出行動,已累計套現接近200億元人民幣。
這一戰略調整,無疑對阿里巴巴的財務狀況和市場布局產生了深遠影響。通過剝離非核心資產,阿里巴巴進一步優化了自身的資產結構,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回顧阿里巴巴與高鑫零售的合作歷程,早在2017年,阿里巴巴便斥資224億港元入股高鑫零售,持有36.16%的股權。2020年10月,阿里巴巴再度增資279.57億港元,將其在高鑫零售的股權提升至72%。然而,隨著電商時代的蓬勃發展,傳統零售業面臨嚴峻挑戰,高鑫零售的發展也遭遇了瓶頸。盡管如此,在阿里巴巴的鼎力支持下,高鑫零售還是成功實現了數字化轉型,并在2024年上半年實現營收347.08億元,盡管同比下降了2.96%,但凈利潤卻達到了1.86億元,實現了扭虧為盈。
對于此次股權出售,高鑫零售CEO沈輝表示,過去七年里,阿里巴巴對高鑫零售的數字化轉型給予了極大的支持。雖然未來阿里巴巴將不再持有高鑫零售的股權,但雙方的合作關系仍將繼續,彼此仍將是非常重要的業務伙伴。
從投資回報的角度來看,阿里巴巴對高鑫零售的投資顯然未能達到預期。從2017年投資開始算起,到2025年年初,這筆交易已經持續了7年,但阿里巴巴卻虧損了大約132億元。同樣,阿里巴巴出售銀泰百貨的交易也錄得了約93億元的虧損。
然而,盡管這兩筆交易帶來了較大的虧損,但阿里巴巴卻認為,這是剝離非核心資產、聚焦核心業務的良機。通過出售這些非核心資產,阿里巴巴可以獲取大量的現金流,用于更加專注于電商和AI等核心業務的發展,從而提升股東回報。
事實上,阿里巴巴的這一戰略調整并非突如其來。早在2023年9月,阿里巴巴便確立了“用戶為先、AI驅動”兩大戰略重心,并表示將圍繞這兩大重心進行業務梳理和重塑。出售銀泰百貨和高鑫零售,正是阿里巴巴落實這一戰略的重要步驟。
在當前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阿里巴巴的這一戰略調整顯得尤為重要。通過靈活調整戰略以適應市場變化,阿里巴巴不僅確保了業務的持續競爭力,還增強了其在激烈競爭中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從財務數據來看,阿里巴巴的負債結構正在逐年優化,流動性風險有所降低。同時,通過大規模回購股票,阿里巴巴也進一步增強了投資者信心。
阿里巴巴的云計算業務也為其提供了強大的競爭優勢。依托于AI和大數據技術驅動的云計算業務,特別是阿里云在國內市場的領先地位,為阿里巴巴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梢灶A見的是,在未來的發展中,阿里巴巴將繼續加大在電商和AI等領域的投入,以進一步提升其核心競爭力。
阿里巴巴在出售非核心資產的同時,也保留了與這些企業的合作關系。這種既剝離資產又保持合作的做法,不僅有助于阿里巴巴實現戰略轉型,還能確保其在新興市場上的持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