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場聚焦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融合的大型創投節目中,微億智造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志琦攜手其創新成果——具身智能工業機器人,登上了《贏在AI+》的舞臺,向觀眾展示了這一前沿技術如何重新定義柔性制造,并為中國智能制造的未來描繪了一幅嶄新的藍圖。
長久以來,傳統制造業中的“師徒傳承”模式雖歷經歲月考驗,卻始終面臨兩大難題:培訓周期冗長,以及技術與知識的傳承難以高效且難以激發創新性突破。然而,微億智造所帶來的具身智能工業機器人,正悄然改變這一現狀。這些機器人不再僅僅是人類學徒的替代品,而是成為了能夠自主學習、持續進化的智能伙伴。
微億智造的具身智能工業機器人,通過其獨特的“眼手腦云”一體化架構,實現了從感知到執行的全鏈條自主閉環。它們能夠“看一遍”即理解任務,利用多模態大模型與先進算法“學一遍”進行任務拆解與規劃,再驅動機械臂“做一遍”完成任務。這一過程無需人工編程示教,大大縮短了生產換線時間,從幾天縮短至幾小時甚至幾分鐘。
更為關鍵的是,這些機器人不僅承擔了生產任務,更通過其自主學習能力,為生產線帶來了持續的迭代與優化能力。這種能力,正是柔性制造所亟需的。
在節目中,張志琦還分享了具身智能工業機器人在質檢領域的應用案例。面對多品種、小批量、短交期的行業需求,這些機器人能夠靈活適應不同被檢測品的變化,自動生成運動軌跡及最優工作路徑,實現了質檢的標準化與柔性化。通過模塊化和工藝知識的遷移,這一技術已成功拓展至裝配、焊接、打磨等多個制造場景。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堅在節目中提到,真正的工業場景對速度、難度等方面的要求,可能不是10倍的增加,而是100倍的增加。面對這一挑戰,微億智造始終堅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持續研發創新、迭代升級。目前,公司已成功實現系列產品的規模化落地,累計部署了上千臺套設備。
隨著第三代產品的加速項目驗證,微億智造正不斷解鎖更多柔性智造場景,形成了從場景認知到產品驗證再到規模落地的完整創新閉環。這一過程中,具身智能技術的加速落地,無疑為中國智能制造的未來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