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零售業界,挑戰與變革并存,成為這一年最鮮明的標簽。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數據揭示,2023年超市百強榜中,超過半數的企業銷售額出現負增長,零售業的寒冬似乎仍在延續。2024年,全國餐飲收入在前八個月的同比增長僅為6.6%,創下近十年來的最低增速。本應迎來后疫情時代消費反彈的市場,卻未能如愿,反而讓價格戰愈演愈烈,折扣模式遍地開花。
然而,這一年也是零售業尋求轉變的關鍵時刻。從4月胖東來幫扶步步高的舉措開始,零售業的調整序幕正式拉開。6月,電商平臺的“618”大促艱難落幕,低價策略初步奏效,但競爭焦點逐漸轉向GMV(商品交易總額)。9月,名創優品宣布控股永輝超市,12月,阿里巴巴出售銀泰百貨,電商對線下零售的改造也接近尾聲。這一年的零售市場,變化不斷。
在零售環境復雜多變的背景下,那些積極向上的企業,通過實際行動證明了“商品與服務”這一零售本質的回歸。它們致力于打造韌性企業,即便在整體市場低迷的情況下,也不放棄向上的決心和創新的動力。這些企業在存量市場中調整預期,順應低增長的現狀,同時尋找新的增長點。
2024年的零售市場呈現出消費K型分化的趨勢,即在大眾商品上追求低價和白牌,而在獨特體驗和品質消費上依然熱情不減。胖東來、山姆會員店以及地方文旅等兼具體驗和品質的消費方式受到熱捧。然而,盲目追求低價的競爭策略在上半年開始顯現負面效應,如供應商與零售商的關系緊張,產業帶陷入低價泥潭。從下半年開始,策略性調整逐漸顯現,越來越多的零售企業開始引進高端品牌,電商平臺也將主要目標從低價轉向GMV增長。
在這一年,零售業的本質——“商品和服務”被重新強調。胖東來和山姆會員店的成功,正是回歸這一本質的體現。胖東來通過自有品牌的烘焙、熟食等商品,以及優質的客戶服務,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山姆會員店則依托全球供應鏈優勢,成為品類專家,通過小程序等數字化手段,提升用戶體驗。
與此同時,全域經營成為商家新的增長點。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品牌和渠道聯合,公域和私域進一步打通,成為越來越多商家的選擇。江南布衣與沈陽華潤萬象城共建聯域小程序商城,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在存量消費時代,挖掘存量私域用戶的需求,精細化運營用戶,成為提升流量價值的關鍵。
產業帶的數字化也成為推動零售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拼多多、1688等平臺通過扶持新質商家,助力產業帶升級,解決供需錯配問題。景德鎮陶博城甄選小程序的成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通過數字化手段,產業帶商家能夠提升運營效率,拓展銷售渠道,實現品牌化轉型升級。
出海尋找新增量也成為零售業的共識。泡泡瑪特和名創優品在潮玩雜貨領域的出海成功,為其他品牌提供了借鑒。茶飲品牌也在東南亞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得益于當地市場對臺式奶茶的接受度較高,而中國茶飲品牌在新式茶飲領域的發展速度更快一步。
在即將到來的2025年,零售市場將繼續面臨諸多挑戰。如何在存量甚至縮量市場中保持競爭力,將成為商家關注的焦點。各平臺也在嘗試為商家帶來新的解決方案,如騰訊將視頻號小店升級為微信小店,為商家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間。抖音電商也在調整策略,應對低價競爭的問題。
總的來說,2024年的零售市場經歷了從困境到變革的過程,商家在挑戰中尋找機遇,通過創新和精細化運營,實現了在存量市場中尋找增量的目標。未來,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零售業將繼續迎來新的挑戰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