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I大模型領域的動態引起了廣泛關注。其中,零一萬物作為“大模型六小虎”之一,正經歷戰略調整。據其創始人李開復透露,零一萬物未來將專注于小參數、行業特定模型的研發,其預訓練算法團隊將并入阿里巴巴的通義團隊,基礎設施團隊則加入阿里云。這一變動預示著,隨著AI大模型競爭的白熱化,資金和資源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
不僅如此,MiniMax旗下的海螺AI也遭遇了法律糾紛,被愛奇藝指控侵犯著作權。雖然索賠金額不高,但版權問題如同一座高墻,對所有大模型玩家構成了潛在威脅。
這些挑戰不僅限于初創公司。一些科技巨頭同樣感受到了壓力。例如,百度對旗下極越AI的困境似乎采取了觀望態度,這可能與AI大模型對資金的巨大需求有關。同樣,科大訊飛因對大模型星火研發投入過大,導致2024年前三季度出現大幅虧損,扣非凈利潤虧損4.68億元。商湯科技等“AI四小龍”成員也面臨著類似的困境。
相較于百度、阿里等擁有穩固基本盤的企業,商湯和科大訊飛等業務范圍廣泛,但核心盈利能力并不突出。這使得投資者對它們的態度出現分化,一部分看好其潛力,認為它們是即將爆發的行業領導者;另一部分則持悲觀態度,認為它們如同重癥患者,急需治療。
科大訊飛和商湯在AI大模型領域的投入巨大,但回報卻顯得遙遙無期。科大訊飛在2024年上半年研發投入超過21億元,其中大模型相關投入超過13億元。盡管科大訊飛在AI技術上取得了顯著進展,如訊飛星火大模型成為央國企首選,并中標多個大項目,但高投入帶來的短期業績壓力依然巨大。
商湯科技同樣面臨投入產出的失衡問題。過去三年累計虧損近300億元,2024年上半年營收17.4億元,而研發開支達到18.92億元。這些投入雖然推動了技術進步,但也讓公司財務狀況雪上加霜。
在商業化方面,大模型市場同樣面臨挑戰。C端軟件產品雖然眾多,但用戶活躍度并未顯著提升,部分產品甚至依賴大量投放維持生存。科大訊飛針對教育領域推出的產品也遭遇了用戶負面評價,盡管價格高昂,但用戶體驗不佳。智能硬件方面,雖然AI學習機等產品市場表現不錯,但并未引發市場的全面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