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輝超市,這家曾在國內商超領域占據重要地位的零售巨頭,近年來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市場挑戰與內部變革。在疫情后的消費格局變遷中,線上購物模式的興起對線下商超造成了巨大沖擊,特別是生鮮產品領域,永輝超市的市場份額顯著下滑,其在行業內的排名也逐年下降,2023年更是跌至第二位。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永輝超市的財務狀況也亮起了紅燈。據報告顯示,公司連續三年出現虧損,這無疑給投資者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信心嚴重受挫。資產減值、經營效率下滑等問題接踵而至,迫使永輝超市不得不尋找新的出路,以應對市場的殘酷競爭。
為了扭轉頹勢,永輝超市決定借鑒“胖東來模式”,對旗下門店進行全面升級。在胖東來的助力下,永輝超市對門店的裝修、商品結構、采購模式以及服務細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以鄭州信萬廣場店為例,經過改造后的門店在客流量和銷售額上均實現了質的飛躍,日均銷售額從10萬元飆升至187萬元,客流量也大幅增加至1.3萬人次。這一顯著成效的背后,是永輝超市在硬件提升和服務質量優化上的雙重努力,以及與消費者之間信任關系的建立。
然而,轉型之路并非一片坦途。盡管部分門店在布局、服務等方面有所提升,但仍有部分門店面臨非購買性流量高、客流量下滑等問題。永輝超市也坦言,調改進度取決于人員運營、商品完善、機制建設及標準落地等多方面的同步提升,以及供應鏈的適應和文化匹配管理的推進。這表明,在轉型過程中,永輝超市仍面臨著諸多挑戰和不確定性。
在財務數據方面,永輝超市的表現同樣不容樂觀。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0.78億元,同比轉虧。盡管公司表示從長遠看,調改有利于提高商品采購的透明度和議價空間,實現與供應商的互利共贏,但短期內仍難以扭轉虧損局面。為了應對這一困境,永輝超市計劃于2025年繼續推進門店調改及戰略轉型工作,并關閉一些長期虧損的門店。同時,公司還將對年底持有的長期資產進行減值測試,并計提減值準備。
除了市場挑戰和內部變革外,永輝超市的股權結構也備受市場關注。自2016年12月創始人兄弟張軒松和張軒寧解除一致行動人關系后,公司便進入了無實際控制人階段。目前,名創優品控制的駿才國際以29.4%的股份占比成為第一大股東,但由于累積投票制規則和駿才國際出具的承諾函,其并未能對公司產生決定性影響。這種股權結構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司的決策獨立性,但也引發了市場對公司未來是否會出現股權內斗的擔憂。
值得注意的是,葉國富斥資62.7億元入股永輝超市后,其與胖東來創始人于東來的會面更是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有分析認為,葉國富與于東來在經營理念上存在本質差異,前者更傾向于向外擴張,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和成功渴望;而后者則更注重內在修煉和企業文化。若葉國富不滿足于戰略投資者的角色,試圖爭取控制權,將對永輝超市的決策制定、運營狀況和管理模式產生深遠影響。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永輝超市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面對業績虧損、轉型陣痛以及股權結構復雜等多重挑戰,公司必須堅定信心,持續推進改革和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逆勢翻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