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商領域的一次微妙交鋒中,淘寶于1月8日全面上線了“送禮物”功能,這一舉動似乎是對微信此前在社交電商領域嘗試的一種回應。回想起2014年春節,微信紅包的橫空出世如同一枚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不僅攪動了社交領域,更讓阿里感受到了支付領域的威脅,這一事件被馬云形象地比喻為“偷襲珍珠港”。
然而,對于自家的“送禮物”功能,騰訊方面顯得異常謹慎。據相關報道,馬化騰在1月13日的騰訊年度員工大會上,對“微信送禮物”及微信電商的未來愿景進行了闡述。他強調,不希望外界對微信送禮物功能過度解讀,微信的目標是用五年或更長的時間,逐步構建一個電商生態連接器,利用社交優勢,追求穩健發展,力求精益求精。
那么,送禮物功能是否真能成為“電商生態連接器”的催化劑?淘寶與微信,在送禮這一功能上,誰又更勝一籌?
從產品邏輯上看,淘寶與微信的“送禮物”功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該功能也并非微信原創,抖音早在2024年1月就推出了基于團購券的“隨心送”功能,只不過微信將其拓展到了實物商品。要評判淘寶與微信在這一功能上的優劣,需要從購物體驗和社交屬性兩個方面進行深入分析。
在購物體驗方面,淘寶作為電商巨頭,其優勢顯而易見。打開淘寶App,各類商品琳瑯滿目,秒殺、補貼等活動層出不窮,搜索欄更是能直達商品頁面。淘寶還在二級導航欄中增設了“送禮”選項,方便用戶篩選。相比之下,微信的購物入口則顯得相對隱蔽,需要通過搜索欄或發現頁的搜一搜功能才能找到商品頁面,且頁面信息混雜,不夠直觀。若能將“送禮物”功能直接集成到聊天工具欄,無疑將大大降低訪問難度。
淘寶(左)和微信(右)送禮物入口對比
在商品篩選方面,淘寶作為專業貨架電商,其商品分類、價格區間、品牌及具體產品參數等一應俱全,為用戶提供了豐富的選擇。而微信小店則顯得較為簡單,僅提供了先用后付、包郵、價格區間等有限的選項。在具體的商品頁面,淘寶和微信的呈現效果相似,但淘寶的“支持送禮物”標識更加醒目,操作也更加便捷。
淘寶(左)和微信(右)商品參數選項對比
淘寶(左)和微信小店(右)送禮物商品頁面對比
從購物體驗的角度來看,淘寶無疑占據了上風。然而,在社交屬性方面,微信則展現出了其獨特的優勢。以藍包為例,下單成功后會自動發送給微信好友,接收者只需填寫地址即可等待收貨,整個過程流暢且充滿儀式感。而淘寶則需要通過安全口令等方式進行傳遞,相對繁瑣。
淘寶送禮物安全口令分享界面
淘寶送禮物分享渠道選擇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送禮物”功能在兩大平臺上的定位截然不同。對于淘寶而言,“送禮物”更多是一種形式上的補充,旨在增加購物的儀式感;而微信則希望通過這一功能吸引更多用戶使用微信小店購物,進而完善其電商生態。這也引出了微信電商現階段的戰略重點——微信小店。
自拍拍網、Groupon中國失敗以來,騰訊在電商領域一直處于游離狀態,多以投資為主。然而,隨著微信視頻號的崛起,騰訊終于看到了做微信電商平臺的希望。馬化騰曾公開表示,視頻號基本上是全公司的希望,并指示智慧零售部門放棄傳統的貨架電商模式。隨后,騰訊對視頻號電商進行了多方面調整,包括組織架構和業務整合,最終將視頻號小店升級為微信小店。
盡管微信在電商領域進行了諸多嘗試,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微信小店仍存在入口不直觀、品類品牌少、價格不具優勢等問題。“送禮物”功能雖然具備社交屬性,但嚴重依賴貨架電商模式,用戶在購買禮物時仍需通過搜索進入貨架頁面。整個微信平臺充斥著混亂的入口和第三方平臺,缺乏統一的交易體驗。
微信購物入口現狀
在業績表現方面,騰訊在財報中并未透露微信電商具體的GMV數據。據調研機構估算,2024年全年微信小店交易規模雖有所增長,但仍不及抖音電商的十分之一。這從側面說明,盡管微信小店的收入在增加,但社交至購物的轉化率仍然偏低。
面對電商市場的激烈競爭和微信電商發展的困境,騰訊需要尋找新的突破點。然而,在電商市場趨于飽和、巨頭林立的情況下,微信電商能否在五年內甚至更久的時間內成為精品電商生態連接器,仍是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