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際媒體報道了英特爾首席執行官陳立武在一次內部會議中的坦誠發言。他承認,英特爾已經不再是半導體行業的市值前十名之一,這一變化反映了全球科技格局的深刻變遷。
陳立武回顧了英特爾的歷史地位,指出20至30年前,公司無疑是業界的領頭羊。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英特爾在市值排名上已難以躋身前十。英特爾發言人隨后澄清,這一說法特指市值,而非技術能力。
市值數據顯示,過去18個月里,英特爾的市值經歷了斷崖式下跌,從2023年底的2110億美元大幅縮水至略高于1000億美元。相比之下,競爭對手AMD和英偉達則憑借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強勁表現,市值飆升。尤其是英偉達,本周更是創下了市值超過4萬億美元的里程碑。
英特爾在AI加速器市場的表現不盡如人意,盡管公司多次嘗試,但仍未能站穩腳跟。特別是在數據中心領域,英特爾的Gaudi加速器系列在與英偉達Blackwell GPU的競爭中處于下風。最終,英特爾決定取消Gaudi 3的后續開發,轉而專注于新的機架級產品。
陳立武坦承,英特爾在AI領域的布局確實滯后,尤其是在數據中心市場。他表示,英偉達的市場控制力過于強大,英特爾在訓練方面已經錯失良機。然而,他并未打算完全放棄AI市場,而是計劃將重心轉向AI PC領域,英特爾的芯片在這一領域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自今年3月接任CEO以來,陳立武對英特爾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關閉了部分業務部門,外包營銷業務,并大幅裁員,旨在簡化運營并激發員工的創業精神。
周四收盤時,英特爾股價上漲1.62%,報23.82美元,總市值約為1039.03億美元。然而,根據companiesmarketcap.com的數據,半導體行業市值前十的公司中,最末位的ARM市值也達到了約1573億美元,英特爾仍需努力才能重返前十。